下载此文档

也论“打架”“打降”与“打行”.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也论“打架”“打降”与“打行”
汤传扬 《文史知识》2016年第6期刊有郭润涛《打架、打降与打行》一文(以下简称“郭文”)。郭文结合历史文献及现代方言梳理了“打架”“打降”“打行”三者的关系。郭文的主要观点有: 1. “打降”圣王所不待教而诛者也;二曰赌博。干犯公令,贻害父兄……三曰打降。即周之所谓乱民,孟子所谓贼民也。四曰娼妓。则自周以前,人类中未尝有此。(清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卷一百二十四刑部)
(9) 原来这倪二是个泼皮,专放重利债,在赌博场吃闲钱,专管打降吃酒。(《红楼梦》第二十四回)
例(7)、例(9)中的“打降”义为“打架”,分别用于“雍正”的谕旨、清中期小说《红楼梦》中,这表明“打降”已不限于江南地区使用,通行范围较广;例(8)中的“打降”义为“打手”,用于“乾隆”的谕旨。这些用例都充分表明,“打降”在清中期还在行用。
(四) “打行”“打降”差异形成的原因 “打行”与“打降”在义项上之所以有如此区别,我们认为关键在“行”“降”这两个语素。“行”是名词性语素,而“降”则是动词性语素。清郝懿行《证俗文》释“打降”一语云:“俗谓手搏械斗为打降。降,下也。打之使降服也。”“打之使降服”可谓解释了“打降”动词义项“打架”产生的理据。郭文认为“打降”与“打行”有渊源关系,这完全是有可能的。但“打降”也绝非是“打行”的简单替代品。两者除了在“打手”这一义项上有交集外,在“行帮”“打架”一名一动两个义项上可以说是并行不悖的。 “打行”的使用时段、地域之所以不及“打降”长、广,我们认为这与时代风气有关。在语言三要素中,词汇对反映社会的变动最为敏感。“打行”作为一种组织盛行于晚明。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当这种组织不再流行时,记录此的词汇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加之“打降”亦可表“打手”义,而语言具有经济性,因此,“打行”的消亡也就显得自然而然了。

二、 “打降”与“打架”
(一) “打架”的早期用例
“打架”是个单义词,义为“互相殴打”。《汉大》《近汉》“打架”条下分别首引《红楼梦》、清雍正五年八月七日直隶总督宜兆熊奏折中的例证。郭文首举康熙年间的用例。但据笔者所考察的语料,“打架”在明代已見,如:
(10) 高帅将入庙被雷霹之事,说了一遍,天尊曰:“庙中五人者,乃是五雷神,要自己相打,才有雷声。既师被害,不省人事,你可火速去东天,请五雷的主人来,方收得此怪。”……高帅曰:“某随我师降妖,去到一处,有一庙内,有五位神,一时间自相打架,雷声一起,我师走出庙门,不省人事,便问天尊。天尊说是天君管下部将,乞天君发下令,可即收降五雷神,救醒我师。”(明余象斗《北游记》卷三)(明刻本)
(二) “打架”之“架”应为“招架;抵挡”义 关于“打架”一词,郭文同意郝懿行《证俗文》“打降”条的论述,认为“打架”是“打降”的音转。郭文指出:“我们在‘打架’‘吵架’‘劝架’等词语中,尤其是‘劝架’一词中,对‘架’字作争斗解。其实,这个‘架’字原本并无此义。”
为后文论述方便,笔者在此征引郝懿行《证俗文》卷六“打降”条的相关论述:“俗谓手搏械斗为打降。降,下也,打之使降服也。方语不同,字音遂变。或读为打架,盖降声之转也。一读为打将,去声。亦降之讹语耳……今东齐人呼虹若酱,即绛声

也论“打架”“打降”与“打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可卿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2-03-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