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提问的艺术
一问激起千层浪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手段,它往往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既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
教学论文:提问的艺术
一问激起千层浪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手段,它往往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既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要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艺术的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使课堂熠熠生辉。
事实上和实践中,由于对课堂的控制力和学生的了解程度不够,在课堂上出现问题抛出后,学生毫无反应一问三不知,或答非所问的情形。也有的课堂热热闹闹,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教学目标没有得到有力的落实。林林总总的现象使课堂提问存在不尽人意甚或尴尬的情形。据笔者观察,存在这样几种现象。
一 乱花渐欲迷人眼
一种情况,教师提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问题去问学生,提一些简单的本身带有暗示性的“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或是学生完全不假思索、不费力气就可以回答的问题。这种只图课堂表面热闹的做法,是不利学生思维发展的。另一种情况,教师主观的、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或是笼统的,模棱两可的问题,使学生无从回答,导致思维“卡壳”现象,当然,思考的兴趣也会随之消失。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位教师执教《最后一课》。
二 一问中的择精要
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拥有量,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主动思维,所以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过多的问题使教学整体出现分散化倾向,冲淡了教学过程的逻辑性,淹没了教学重难点。简单的说,课堂提问要准而精。所谓“准”就是紧扣教学目的,抓住主要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设疑提问不能为设疑而设疑,为提问而提问,搞形式主义。所谓“精”,主要是从课文中提炼出来而又能让同学们进入到全篇课文中去的“ 大问题”,有利于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让学生的眼光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理解课文的情节、脉络、人物、表情达意的手法等等。扣住重点、抓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
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教学中提出“从苏轼自比闲人中我们读出了什么?”这一问题,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几番碰撞过后,学生便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思想,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千树万树把花开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出灵活多变样的问题,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就是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单刀直入法、曲径通幽法、迂曲盘旋法、旁敲侧击法等等。
教学论文:提问的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