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瑜伽之心》有感
心澄体静恬然自得
——读《瑜伽之心》有感
序
将自身交付予瑜伽,因为当实相已被了知,哪里还有对立冲突呢。
当心识已澄澈清明,哪里还有痼疾呢。
当呼吸已一种时刻都"在当下"的反省,于是我们可以时刻调整自己的"舵盘",把握自己的状态,以便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行,减少不必要的弯路或因疏忽而发生意外甚至倾覆。
瑜伽课程常常给人这样的印象。学习瑜伽有先决条件。我们可能被要求不准做烟民,或是得当个素食者……如果是出自内心的自愿自发,这样的举动就值得赞赏,因为很可能是修持瑜伽的结果;然而若是由外在强加于自己的,那就毫无令人钦佩之处……我们从自己的所在之处、自己是怎样的人开始,无论会发生什么,就是会这样发生了。[6]
瑜伽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真实的自己,比如在体式习练中发现身体是那么僵硬(在没有习练前也许你浑然不觉),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自己的现状,从适合自身条件的最基础体式开始而不是迫不及待地追求高难度。放下急躁与虚荣,找到真实的自己是学习瑜伽的第一步。
没有人天生完美,正因为我们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才有改变自己的欲望和动力,在开始瑜伽修习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真实的自己,从自己所在之处开始。而接受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向内看的过程,不断地向内观看自己会让人静下心来,渐渐地在反省中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你清楚明白自己的需要时,那些不需要的就会被清除,真正的改变随之而来……
一切是那么的自然而然,因为它发自内心——真实不虚。
当我们开始学习瑜伽,不管是体位法、呼吸控制法、冥想,或是研读《瑜伽经》……我们进展越多,越能觉知我们存在的整体性,了解我们是由身体、呼吸、心灵和其他等所构成。很多人由练习体位法入手学习瑜伽……一直练到对他们来说,瑜伽的唯一意义只在于身体操练。这样的状况就好比仅做单臂训练,而任由另一只手臂羸弱不振一样……如果想成为完整的人,就得统合自身所有的面向,一步接着一步地修习……包括我们和他人的关系、我们的习性、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呼吸和我们的冥想之道。[7]
我们可以由任何一道门(方便法门)进入瑜伽的世界,它就像一个圆,圆周上的任一点都可能成为我们的起点,但圆心只有一个,修习越深入我们离圆心也就越近,与周围其他面向的距离也越短,最终各个面向朝着圆心聚拢在一起。
也许,你擅长体位法却不懂唱颂;也许,你擅长呼吸控制法却对经典毫无兴趣;也许,你喜欢冥想一坐就几小时,但却远离人群不与他人交往……我想说从哪儿开始都可以,但要深入学习瑜伽则需要一位能胜任的老师,一位明师(实证修行的过来人),他真正了解你(胜过你自己),知道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并能正确教授,以便你能不断地进阶……
能将瑜伽八支(制戒、内制、体位法、呼吸控制法、制感、摄心、禪那、三摩地)统合得越完整,自身的缺陷也就越少……
比如我从来就认为自己五音不全不适合唱歌,但自从学习唱诵后跟着音乐专集慢慢学,慢慢尝试着哼唱,渐渐地把自己的声音融入歌者的声音,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再跑调了,在专注于冥想的唱诵中克服了自身的障碍,这多让人欣喜。
通过不断的修习,瑜伽最终能让我们圆融于大千世界,
读《瑜伽之心》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