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17、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18、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体手段。19、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 20、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2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23、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24、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25、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26、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27、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28、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内容,按固定的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
29、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30、班主任——是组织领导班级组成为坚强集体,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人。31、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32、课外教育——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33、教育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力量统一要求、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合力。34、管理——合理组织好各项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35、学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组织好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好学校各种关系,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活动过程。36、管理职能——是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功能。管理的职能反映管理的本质。
37、决策——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的行为。38、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组织系统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权限划分的制度39、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在培养人的一系列问题上的观念、理论及其体系。40、学校整体改革——指整体育人,以达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41、教育测量—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规则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加以数量化测定的过程。
42、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育学简答题
1、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 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 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 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6、 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7、 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动物园文化环境,组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