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2年中秋节手抄报初中生精美模板8张.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5 页 共 15 页









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诗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从唐代起先将八月十五赏月改为祭月,盼嫦娥回来人间。为使她在月宫不感孤独,人们又渐渐创建了月中有白兔和桂树的故事,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进一步演绎出吴刚伐桂的神话。传闻月中桂树高500丈,玉帝令西河仙人吴刚伐桂,可桂树有特异功能,随砍随合,所以,始终砍不倒这棵树。
到了宋代,中秋节习染成风,赏月、玩月更加喧闹、普遍。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更,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京师祭月,倾城人家子女登楼或在夜半之时焚香拜月,“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蟾宫折桂,喻科场得意)……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了两三千年,添油加醋,越来越完整、完备,它揭示了月宫之谜,包涵着人类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同时也反映古代妇女追求自由解放和人格独立的剧烈愿望。
中秋节传闻-唐明皇游月宫
据《明皇杂录》、《龙城录》等书记载,开元六年(718),唐明皇与申田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天师作起法术,三人一起步上云霄,漫游月宫。
当他飘飘然地游历到月宫前的时候,见月宫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幅牌匾,上书“广寒清虚之府”六个大字。他新奇地走了进去,只见数百名天上仙女,舞动着雪白如玉的长袖,伴着奇妙的音乐,翩翩起舞。唐明皇心中一惊,“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唐明皇素来精通音律,听得旋律,默记心中。在他兴致昂扬、情趣正浓之时,不觉惺眼醒来,原来是一场美梦。但唐明皇始终难以从这场美梦中醒悟过来,后来他吩咐皇宫中的总管组织宫女,依据自己暗记的谱律节拍,设计排练了一套仿照月宫仙女表演的《霓裳羽衣舞》,每到八月十五中秋节,就要摆上供品,赏月祭月,同时欣赏宫女表演的美丽舞曲。可见,唐代的《霓裳羽衣舞》,也是崇月的产物。










由于皇宫中每年八月十五都要表演这套舞曲,引得朝中文武百官竞相效仿,后来又传至全国各地,促使每年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这一风气逐步盛行,并最终以节日的形式固定下来。
嫦娥奔月、唐明皇游月宫的传闻故事,表现了古代人民重视月亮、崇拜月亮、探究月亮的美妙心情和愿望,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不行能真正登上月亮。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两名字航员经过100多小时飞行,着陆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宏大志向。中国人民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力的增加,科学的发展,拟定了神州号飞船登陆月球的雄伟安排,可以预期,把嫦娥接回中国大地的日子指日可待。
中秋节传闻-吴刚伐桂










中秋节的传闻:很久很久以前,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用心学习,被贬到月亮里去砍月桂,但月亮中的月桂随砍随合,砍伐不尽,因而后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中秋节传闻-兔儿爷
由于玉兔捣药的神话在民间广泛流传,人们已确信玉兔的存在。大约从明朝时起,北京一带便兴起了中秋祭月供兔儿爷的》说:“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免之像以售,谓之兔儿爷”。兔儿爷多用胶泥由模子翻塑而成,大小各异,大的高达三尺,小的仅有二三寸。兔儿爷经民间艺人的大胆创建,已经人格化。它兔首人身,左手拿臼,右手执杵,背上插着纸笔和小旗。由于受戏曲人物的启发,兔儿爷的形态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有的似出征

2022年中秋节手抄报初中生精美模板8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awa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2-03-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