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19、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20、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肯定氨基酸依次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21、基因通过限制酶的合成来限制代谢过程,进而限制生物的性状。
22、基因还能通过限制蛋白质的结构干脆限制生物体的性状。
2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困难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困难的网络,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24、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淌方向,主要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25、修改后的中心法则增加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26、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洁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确定的,有的基因可以确定或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7、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加、缺失,进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更,叫做基因突变。
28、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许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29、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30、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高一生物学基础学问点梳理2
1、组织液淋巴
2、稳态的调整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
3、神经纤维上传导: 双向(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动作电位内正外负),但若神经元在体内,则只有单向。
4、神经元间传递:单向(缘由: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突触小泡(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5、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6、血糖平衡的调整
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一种调低血糖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肾上腺素:上升血糖含量:
7
寒冷刺激→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8、水盐平衡调整:
抗利尿激素:有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汲取.
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不进入细胞)
↑→→→→→→→→→→→→→→↓记忆B细胞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与抗原结合)
T细胞的作用:产生淋巴因子。
1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记忆T细胞
侵入细胞的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
1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高一生物学基础知识点梳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