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杜甫律诗五首导学.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杜甫律诗五首导学.doc杜甫律诗五首导学
杜甫律诗五首导学
第1页/总页数9页
杜甫律诗五首导学
杜甫律诗五首导学
杜甫律诗五首导学
杜甫律诗五首导学
第9页/总页数9页
杜甫律诗五首导学
一、基础知识。(一)一)作品背景。  杜甫于唐朝宗大历元年(766)自云安(今四川云阳)抵达夔州(今四川奉节东),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一个繁华期间,从整体看,许多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上比过去的作品略见逊色,其实,此中也有许多作品不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可谓传世之作,《咏怀遗迹》(共五首)即是一例。  《咏怀遗迹》是一篇构造严实的组诗,五首各咏一遗迹,挨次是庚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遗迹抒发诗人的出身之感。(二)内容剖析。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信然。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另有村”。诗的开头为何要写昭君的出生地?请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傍晚”。作者表达昭君的一世,选择两个典型的镜头:“一去紫台连朔漠”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独留青冢向傍晚”写昭君坟上长出青草,它忧如告诉人们,昭君虽死而故国之思犹在——她依旧神往着自己生长的地方。所以,这首诗的主题落在“恼恨”二字。哪个短语是怨的开始?哪个短语是怨的终结。作者既怜悯昭君,也感触自己。    答:怨的开始:________________        怨的终结:________________3、“绘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类不幸是如何造成的呢?“绘图省识春风面”一句,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复。大错已经铸成,即便昭君的魂魄月夜回来也是陡然的了。“即便昭君的魂魄月夜回来也是陡然的了”旨在批评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恼恨曲中论”。最后两句写千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昭君怨》歌词里听到了她的悲怨。从中能够看出作者对抱着昭君如何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阁夜。(一)作品背景。  这首诗是前一首的同期作,从诗的内容能够判断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天。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诗人在蜀至此已有七载。在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前一年(762),诗人以前历过徐知道的反叛,受尽流浪失所之苦;现在又碰上崔吁作乱,虽已到夔州,距反叛中心较远,但战争中各种耸人听闻的信息不时传来,人心老是不安的。似此国无宁日,诗人怎能不忧心如焚呢?所以这首诗的调子分外低落,几乎能够令人触摸到诗人那颗极其凄凉的心。(二)内容剖析。全诗写冬夜风景,有伤乱思乡的意思。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首联点明冬夜寒怆。“岁暮”,犹言“日月忽其不淹兮”,转瞬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之感;又称所在地资州为“天涯”。从这“天涯”中能够看出作者有着如何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杜甫律诗五首导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雨林书屋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