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
摘 要:農产品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当前,要及时制定和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制度,同时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立并有效运行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配备与所申请认证检验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设施,符合评审规定的要求,通过了现场评审考核。
此次“双认证”现场评审工作的通过,标志着武功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为创建标准化农产品示范县奠定了基础,为全县农业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为消费者安全消费提供保障,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农产品安全。
(五)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创建工作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和难点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标准化以农业科技和实践经验为基础,采用简化、统一、协调、选择的原则,将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并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实施,实现农田生产、环境、投入产品、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全过程控制,从技术和管理2个层面提高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水平,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武功县正在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工作,将进一步保证武功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更大化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早日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者的质量和安全意识仍然薄弱,社会监督需要进一步加强
农产品的生产多为分散经营模式,目前监管工作无法实现对每个家庭的监督。生产者缺乏社会监督和自律,单方面追求生产而忽视质量。在安全农资价格过高、投入产出比失衡的情况下,科学施肥、药品使用和标准化生产程序难以在生产中全面实施,这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了一定的隐患。在流通环节,由于社会组织或政府机构缺乏监管,一些非法商贩非法使用违禁药品,导致农产品再次受到污染[2]。在消费链中,特别是在目前高质量和高价格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消费者缺乏安全意识,并且不了解无污染食品、绿色食品和名牌产品,无形中动摇了部分生产者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决心。
(二)标准化生产与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
标准化生产要求采用统一标准,组织和实施对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如生产、管理、收获、包装等,以生产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农村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所有农户难以根据一个模式有组织地生产。这种分散的生产和管理方法很难满足标准化的要求,极大地限制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提高。
(三)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如今所倡导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并未受到高度关注,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不高。农产品企业的主导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在市场上很少见到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导致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低。
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引导,提高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只有让农民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按照标准化模式进行生产,才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因此,通过干部下乡驻村分片包村,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谈国家产业政策,谈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和优势,谈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谈龙头企业、大型农业合作社做大做
武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