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海门
——写在2014新教育培训
滨城区实验小学 高中英
志不强者,智不达。
——题记
杨柳吐绿,油菜露蕊,我们来到了江苏海门,参加新教育“浸润式”培一颗颗柔嫩的儿童世界。
(二)教室
每一间教室,“干净”已经不能表达我的感受,应该用“洁净”更合适。书柜里的图书,讲台前的作业摆放,有条不紊。窗台上或是盛开的雏菊,或是别致的盆景,让我留连不舍。班级文化更是各具特色。“蚁国团队”班级的“不畏艰辛,永不放弃,团结一心,乐观向上”,班级图腾上那列队的蚂蚁,精神昂扬,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 “老师寄语”、“写绘乐园”、“数字墙”、“奇妙的汉字”、“活动掠影”、“七星优秀少年”、“博览群书”,这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墙设计。不禁佩服于老师的智慧,太有才了。
每一间教室并不大,但我们能感受到,除了教室桌椅之外,那些流动着的东西却很丰富。雷夫老师也曾说过,一间教室的容量有多大,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那些流动着的东西。教室里的音乐,使教室显得更加润泽,诗意而浪漫。扬起稚气的脸,自信、阳光,喊一声:“客人老师好!”真是一种美美的享受。新教育老师端庄大方的仪容仪表,和蔼可亲的笑容,妙趣横生的语言,让我生发还想再做一回学生的感叹。她们是教室里美丽的花婆婆,在共同做着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的事情。是啊!决定一个人美丽的条件不是她的容貌,而是她的气质;决定一间教室气度的正是一个老师自身的魅力所在。
这样的教室,应该就是新教育人给学生的最理想的学习殿堂吧。
(三)课堂
课堂震撼之一:尊重。在能仁小学,听了沈霞老师的一节阅读分享课,《大林和小林》读书交流会。课堂的设计,开放,思路清晰。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尊重随时可见。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老师理答时对学生的鼓励赞赏,真诚而不虚浮。有一学生把穷人和富人对比读,老师说:
“真好啊,这样对比读,就可以把书读深刻了。”再如:一组学生表演故事片段,请大家猜猜,故事中主人公是谁?其中有一学生比较胖,老师微笑着说:“XX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出演故事中的XX,老师为你骄傲!”摸着该学生的头说:“好样的!”该生也自豪地挺胸,笑着回座位上去了。和谐自然,课堂融洽,真好!
课堂震撼之二:美妙的朗读。在通源小学,同样是一堂“整本书阅读”课——《我的妈妈是精灵》。这是一本有关情感的童话,用“精灵”来引导孩子探索生与死这样一个哲学问题。柔柔的朗读,暖暖的讲述,轻轻的交流,生怕碰碎那敏感的灵魂。文中陈淼淼的每一次出现,都让读者内心隐隐的触痛。而这一些体会,都是在课堂中听课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我没有读过这本书,但课堂上孩子的交流,老师的语言引导,早已把我的情感铺垫,泪水悄悄滑落,内心那本已隐藏久深的伤感在课堂上无法抑制。因为,课堂交流是真诚的,孩子们的感悟是真切的,特别是课堂上学生的齐声朗读,似银铃声般在小礼堂里响起,真胜过任何美妙的音乐!从教二十年,这还是我第一次听到的最舒服的齐读。闭上眼,耳边仿佛响起的是唱诗班的孩子在轻轻吟唱,柔美,祥和。我想,这与晨诵、午读、暮省的熏陶是分不开的。伴着每一天黎明的到来,第一缕晨光照进教室,乐声袅袅,孩子们在晨诵中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天长日久的浸润,让孩子们在今天的课堂上,诵出了如此动听的,比音乐还要醉人的读书声。
这样的课堂,应该就是新教
印象海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