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是结晶
第一页,讲稿共五十一页哦
什么是结晶?
结晶操作有哪些特点:
常见的结晶方法有几种?
*
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之结晶
第二页,讲稿共五十一页哦
本章涉及的名记术语
*
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之结晶
第和溶液在冷却后都能自发地把多余的溶质分离出来。如果饱和溶液纯净、无杂质,在无搅拌和振荡条件下冷却,则溶液降到饱和温时,即成为饱和溶液,但不会有晶体析出,结果成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度:常以过饱和溶液的浓度与同温度的饱和溶液的浓度差表示过饱和度。即同一温度下,过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浓度差。
过饱和溶液的性质不稳定,如果轻微振动或在其中加入一小颗粒溶质时,多余的溶质就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直到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为止。因此溶液的过饱和度是结晶析出过程的推动力。
第十三页,讲稿共五十一页哦
过饱和曲线
(2)过饱和曲线
*
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之结晶
自发地析出晶体的过饱和溶液的浓度与温度关系的曲线称为过饱和,也称超溶解度曲线。它与溶解度曲线大致相平行。
如图,这两条曲线把图形分成三个区域。
过饱和曲线
溶解度曲线
稳定区
溶解曲线下方为稳定尚未达到饱和,没有结晶的可能。
介稳区
两曲线之间为介稳区。在此区域中不能自发的析出晶体,如果在溶液中加入晶种(少量溶质晶体的小颗粒),或受某些外部因素的诱发,会析出晶核且逐渐成长。
不稳区
过饱和曲线以上为不稳定区。溶液处于这个区域内,将自发地析出大量细小晶体。
第十四页,讲稿共五十一页哦
结晶过程的物料衡算
对总量进行物料衡算,则
*
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之结晶
结
晶
器
F,wF
W
E
M,wM
(11-1)
对溶质进行物料衡算,则
(11-2)
联解上述方程,得
(11-3)
其中 F---加入原料量,kg/h
E---获得的结晶量,kg/h
W---蒸发的溶剂,kg/h
M---母液的量,kg/h
WF---原料液的质量分数
WM---母液的质量分数
R---水合盐与无水盐的分子量之比 ,称为结晶水含量的特性系数(无水结晶时R=1)
第十五页,讲稿共五十一页哦
例题:某厂生产Na2SO4·10H2O结晶产品,每小时处理含Na2SO4·10H2O %的原料液6000 kg/h,将溶液冷却到283K,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9 kg,%的水蒸发,计算结晶产量。
*
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之结晶
结晶过程的物料衡算
解:已知:F=6000 kg/h, WF =, WM =
根据分子式可得出
蒸发出的水量:
W=F(1- WF) ×=6000(1-) ×= (kg/h)
将以上各值代入式(11-3)得
第十六页,讲稿共五十一页哦
结晶过程的操作与控制
晶格
构成晶体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按一定的集合规则排列,由此形成的最小单元称为晶格
晶体可以按晶格空间结构的区别分为不同的晶系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形成不同的晶系,或为两种晶系的混合物。
*
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之结晶
晶
体
按
其
晶
格
结
构
可
分
为
七
种
晶
系
第十七页,讲稿共五十一页哦
*
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之结晶
结晶过程的操作与控制
晶习
微观粒子的规则排列可以按不同方向发展,即各晶面以下同的速率生产,从而形成不同外形的晶体,这种习性以及最终形成的晶体外形称为晶习。
同一晶系的晶体在不同结晶条件下的晶习不同,改变结晶条件也会使晶习改变,从而得到不同的晶体外形。
因此控制结晶操作的条件以改善晶习,获得理想的晶体外形区别于其他分离操作。
第十八页,讲稿共五十一页哦
晶体从溶液中析出一般可分三个阶段:
*
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之结晶
结晶生成过程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晶核的生成
晶体的成长阶段
过饱和溶液析出过量的溶质产生晶核,然后晶核长大形成宏观的晶体。
在溶液中,晶核形成进入成长阶段后,还有新晶核继续形成。结晶过程后两个阶段通常同时进行。
第十九页,讲稿共五十一页哦
结晶生成过程
晶核形成有两种情况:
*
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之结晶
一次成核
二次成核
一次成核是过饱和溶液达到不稳区后自发形成晶核。
二次成核是过饱和溶液在介稳区内受到搅拌、外来物质、电磁波辐射等外界因素诱发而形成晶核。。
工业结晶通常加入一定数量的晶种以诱发晶核。
成核速率随溶液的过饱和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生产中常常不希望产生过量的
什么是结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