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学启蒙教育有啥不一样?.docx中美科学启蒙教育有啥不一样?
做成功的科学启蒙,既要教“科学知识“,也要教“怎样做科学“,为何 两者缺一不可,如何让两者相辅相成,希望本文能给你一些启发。
撰文I满威宁
多年来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比较一下中美的科学启蒙教育,谈谈怎样样解决?虽然可以用总重量减去泥土和水分的重量,但水的 蒸发是无法计算的。
O:不会是称的土加上植物吧,整个过程12天不浇水吗? !
I:可能是第1天浇水之后就没有再浇过水了 ,然后称了整盆的总重,但这 就没有考虑到盆间土壤水分蒸发的差异。
H光当!我们要锻炼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而不是被动接受信 息!即使老师说这是得了第一名的项目,即使他的图表标示这是“植物的重 量“,你也要能够质疑他测量的到底是什么?
姑且不论他混淆了质量和重量的概念,重要的是,想到大半瓶矿泉水才能 有300多克,你就会意识到原来他称的是整个塑料皿加上那层土。
此外我们还能分析出什么呢?
R:前4天重量一样,第5天两盆植物的重量都增加,应该在这一天有浇 水,需要把两盆植物的浇水的量标示出来,后面几天两盆植物的重量出现迅速 下降趋势,可能与他花盆是否挪动位置有关,与阳光的照射有关,(后者)会 影响水分的蒸发。我觉得从两盆植物重量下降的那天开始,各自的变化曲线基 本一致,但两者间的绝对值的差异应该是有一个变量对两者的影响不同,阳光 照射的位置是不同的,其中有一盆可能为了满足受到辐射的条件而离室内更 近,而另一盆更接近室外。
S:—次实验不足以得到结论,偶然性太大,需要多次验证。
T:有养花经验的人知道,即使是一样的植物在一样的环境下,也可能有差 别,太多偶然因素可以导致差别。
越来越清晰了。仔细,仔细,再仔细:你看在第4到第5天的时候,靠近 WIFI那盆增加了 15克,另一盆只增加了]克多,那15克是有意识地还是不 小心加了什么?不论那是什么,从那一天开始这组实验就失去比较WIFI远近 对植物影响的意义了。
此后两盆都一直在减少重量,包括土壤在内的质量大幅度减少近一半。重 量减少唯一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水分蒸发。而为何初始的四五天总重量没有一丝
_毫的变化?如此薄的一层土壤平铺在大面积敞开的盘子里会连续四五天不蒸 发掉一克水?难道是在水蒸汽饱和的桑拿房里?
难道作者看到还没发芽,觉得,植物的重量“应该不变,所以那些天就没 有测,画图的时候人为地把发芽前那几天的数据都填入了相同的数字?那就真 是想当然,结果把自己都骗到了。(否则土壤在两处环境蒸发水分的快慢就能 比较出来了)
此后两盆内重量减少的快慢有明显区别,恰恰显示蒸发速度不一致,不过 已经无法区分土壤直接蒸发的水分和植物蒸腾作用损失的水分。
总之,如此不严谨的实验过程和不一致的实验环境,怎么能够说明植物长 得不好的原因是WIFI影响?
明显的果(—盆长得好些,另一盆长得差一些)与表面的因(差的那盆是 离WIFI路由器近)之间是不是真的有因果关系?
什么样的实验设计,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才能排除其他的因,来支持这 层因果关系?认真参与前面讨论的孩子都对这些问题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可是原作者本人如果没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就可能会因为强烈的主观愿望选择 性地指向心仪的结论,把自己都骗到了。
真正成功的科学启蒙不是提前学了多少书本知识,也不是被告知一些解题 技巧和实验成功的套路,而是去经历严密的逻辑思考训练,被给予机会去反复 观察,实验,思考,提问,验证,从而全方位地培养这些能力。
可是,为什么这样的项目能在美国得奖?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或者反 思?下面我们就来聊聊中美的科学启蒙的有什么不同。
记忆中的中得录,讲种子发芽,不过大部分的时候和思想 品德课一样是全程背诵的,需要思考的很少。我记得小学时彳戾深夜抄写和背诵 塑料的定义,我记得背了名词左右心房心室后我一度误以为心脏在这四个地方 轮流居住,我记得嚷嚷了一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后仍然完全不理解正负电 荷是什么。
成年之后回头去看,你会发现我们的历史课,并不光是在教史实本身,更 多地是要求我们背诵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考来考去重点是书本为我们定性的每 个事件的历史意义,就像写规定好论据论点的议论文。
而我们那时的科学课,却一味地只讲”事实”(facts ),讲现象,讲结 论,就像详尽精准的说明文。基本没有涉及过:讨论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区别, 讨论怎样去寻找答案的过程,培养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训练科学的思维方 -F- **
工I
到了中学,我有幸遇到几位很好的老师,在物理化学生物方面让我学到了 范围又深又广的丰富的知识,这一点很重要,是我以后在自然科学领域能深入 学习和做研究的基础。
但那时候绝大多数的时间是用来“纸上谈兵“—
中美科学启蒙教育有啥不一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