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度和色度
第一页,讲稿共三十六页哦
. 人眼的构造和感光机理
眼睛的外形是一个直径大约23mm的球体,其水平断面如图所示。
第二页,讲稿共三十六页哦
杆状细胞与锥状细胞的比较
杆状细胞
锥状细胞
实验证明,对于一束断续的光,当频率低时,观察者看到的是一系列闪光,但是如果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闪光,而是一种固定的连续光。这种频率称为临界闪烁频率。
当周期性光信号的频率高于临界闪烁频率时,眼睛对这种周期性光的感觉就如同一个恒定的光。其亮度 I 为:
其中,L(t)为周期变化的实际亮度;T是周期;
I 为眼睛感觉到的周期变化的平均亮度。
第十三页,讲稿共三十六页哦
. 光度学的几个基本物理量
第十四页,讲稿共三十六页哦
. 颜色的基本特性与颜色混合
表示颜色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以颜色的色调、明度、饱和度三个特证为基础的纯生物方式;一种是以加法混合为基础的生物物理方式。
色调、明度、饱和度是颜色的三个基本特性,它与人的视觉有关,而且三者构成统一的视觉效果。
第十五页,讲稿共三十六页哦
色调:颜色的类别。取决于在物体反射的光线中占主导的波长,不同波长产生不同颜色的感觉。色调是颜色最重要的特征,它是决定颜色本质的基本特征。
第十六页,讲稿共三十六页哦
颜色的饱和度是指颜色的鲜明程度。
(指彩色的深浅或纯洁程度。光谱色:100%,白色:0%)
如果物体的颜色饱和度高,则这个物体呈现深色,如深红、深绿等。因此,饱和度是颜色色调的表现程度,它取决于表面反射光的纯度(即波长范围的宽度)。在物体反射光的组成中,白色光越少,它的色彩饱和度越大。反之,白光越多,其饱和度越小。一般来说,在中等亮度下,颜色的饱和度最大。
第十七页,讲稿共三十六页哦
明度是指刺激物的强度作用于眼睛所产生的效应,它的大小是由物体反射系数所决定。反射系数越大,则物体的明度越大,反之越小。明度是人眼直接感受到的物体明亮程度,可表示人眼主观亮度的感觉。当然,这里的亮度还是含有较多的客观或物理成分。
第十八页,讲稿共三十六页哦
颜色混合
ⅰ. 加法混色
红色+绿色=黄色
红色+蓝色=紫色
蓝色+绿色=青色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相加混色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彩色三角形表示。
Additive mixing
Subtractive mixing
第十九页,讲稿共三十六页哦
在显示器上,常用的加法混色有时序混色和空间混色两种办法。
时序混色
将两种以上的颜色以40-50 Hz以上的交替频率作用于人眼,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形成混色状态。这种混色称为时序混色,也叫时间混色。
现在LCOS就是利用时序混色实现彩色的。红、绿、蓝三基色组成光源,在时序时钟信号作用下,配合LCOS芯片电路动作,依次产生红色、绿色、蓝色光脉冲,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合成彩色。这样既减少了制作滤色膜的复杂工艺,又避免了滤色膜对光线的衰减,非常有利于提高显示器分辨率和亮度。
第二十页,讲稿共三十六页哦
时间混色法
是实现顺序制彩色电视图像显示的基础。
利用的是人眼的视觉惰性。
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三十六页哦
空间混色
红、绿、蓝三个发光点,当它们互相靠得很近,近到人眼不能分辨时,这三个发光点便在人眼中产生混色效应。
无论CRT,还是多数平板显示(LCD、PDP等)都采用空间混色来实现彩色化的。以LCD为例,彩色滤色膜上红、绿、蓝的线宽、线间距都在10微米以下,在一定距离下,人眼无法辩认透过滤色膜的红、绿、蓝各个光束,只能看到混合作用后的彩色点。
第二十二页,讲稿共三十六页哦
空间混色法
是实现同时制彩色电视图像显示的基础。
利用了人眼空间分辨率有限的特点。
第二十三页,讲稿共三十六页哦
减法混色
减色法的三原色是黄、品红、青,它们是加色法三原色红、绿、蓝的补色。彩色电视机主要是应用加色法,而彩色影片的染料按减色法原理设计的。
加法混色后颜色的明度是增加的,等于其投射光明度的总和,而在减色法中,混合后得到颜色的明度是减少的。
Additive mixing
Subtractive mixing
第二十四页,讲稿共三十六页哦
表色体系与色度图
芒塞尔(Munsell)表色体系是基于颜色的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特征为基础的表色体系
光度和色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