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 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激发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 475 年。 1000 多年过去了, 经过了“战国、秦、汉,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 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581 年,隋朝建立。 589 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 .讲授新内容 2 板书:第 1 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 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 去掉“走之”, 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 1. 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 581 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 隋朝的统一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 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 581 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 589 年, 隋灭陈, 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 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 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 581 — 589 — 618 ) <1> 隋朝统一的原因<2> 隋朝统一的意义提问: 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 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 东边到朝鲜交接, 北边到内蒙南边, 西边到新疆以西。) 3 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皇帝。领导完成祖国南北方的重新统一。 3. 隋朝初年经济繁荣<1> 表现:人口、垦田、粮食<2>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结论; 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 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二、大运河的开通 1. 开通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图》) 时间: 公元 605 年。解释三点四段五河六省( 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2. 开运河的原因(目的) 3. 开运河的意义三、隋朝的覆灭隋炀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有名的暴君, 他为了满足奢侈生活和虚荣心, 营建东都洛阳, 修豪华的宫殿; 沿运河南下游江都; 三次对高丽作战。他滥用民力, 征发的徭役兵役负担远远超过人民可承受的极限。终于, 人民大起义爆发, 全国起义农民达几百万, 重要的有 30 多支。隋朝的统治在人民起义的打击下陷于瓦解。隋朝的官吏, 也趁机打起反隋旗号。太原起兵的李渊渡黄河占领长安,仿效当年汉高祖刘邦, 4 与民约法, 废除苛政, 争得政治与军事上的主动权。 618 年, 宇文化及在江都杀隋炀帝。李渊即皇帝位,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板书设计】一、南北重归统一 1. 隋朝的建立时间; 公元 581 年建立者; 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 隋朝的统一( 581 — 589 — 618 ) <1> 隋朝统一的原因<2> 隋朝统一的意义 3. 隋朝初年经济繁荣<1> 表现:人口、垦田、粮食<2>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二、大运河的开通 1. 开通大运河(三点四段五河六省) 2. 时间:公元 605 年 3. 开运河的原因(目的) 4. 开运河的意义三、隋朝的覆灭 618 年第2课贞观之治 5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 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 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从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250 KB
  • 时间2017-01-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