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相关创新探讨
摘 要:国内轨道交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周边建设条件也越发复杂。同时也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居民对出行要求也越来越高。轨道交通建设理念也必须紧跟外界条件的变化,不停的调整、进行无缝衔接,既方便市民风雨天气的出行,又能起到遮蔽阳光的作用。深圳地铁3期工程所有站点均设置了风雨连廊,风雨连廊见图4。
3 市政配套的同步建設(综合管廊)
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市政地下管线综合体”,即在城市沿道路或管线走廊带建造一个地下连续结构物,是城市地下管线之家,也称“共同沟”。综合管廊建设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但综合管廊由于尺寸较大,埋深较深,单独建设初期土建投资较大。如何减少初期投资,是建设部门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深圳市下发了《深圳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2016-2030)》。根据规划,深圳市近期(2020年)规划建成100km综合管廊,远期(2030年)规划建成500km综合管廊,远景(2031年后)规划建成900km综合管廊。深圳地铁遵循《深圳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2016-2030)》“因地、因时、因势”中的“因时”原则,在新建地铁中将综合管廊与地铁进行综合考虑,全部考虑同步建设。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道路的反复开挖,并节约了整体工程费用。在实际同步建设方案中,综合管廊一般均与地铁共用围护结构,或是利用地铁自然形成空间设置管廊。其合建方案示意图见图5、图6。
4 清水混凝土的应用
目前我国公共场所普遍存在过渡装修的问题,与国家倡导的节能、环保相背而驰。随着绿色建筑的客观需求,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返璞归真的自然思想的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深圳地铁率先提出地下车站采用清水混凝土装修风格,不再重复装修。
清水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中最高级的表达形式,她显示的一种最本质的美感,其具有朴实无华、自然沉稳的外观韵味,与生俱来的厚重与清雅是一些现代建筑材料无法效仿和媲美的。清水混凝土是典型的绿色混凝土,它属于一次浇注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无碰损和污染,只在表面涂一层或两层透明的保护剂。因而其具备了天然、环保、节能、经济等特点。根据深圳地铁11号线南山站清水混凝土柱的费用测算,%,且站内装修效果也美观、简洁、大方。柱立面装修费用对比表见表1,站内效果图见图7。
5 光导管的引入
随着我国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颁布,国家对绿色建筑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地下车站由于处于地下,其照明系统站地铁电力系统总能耗的13%,平均能耗为26W/m2,远高于均6W/m2的能耗,因此照明节能尤为重要。目前地铁照明已经由前几年的荧光灯照明过渡到了LED灯具照明,根据广州地铁2号线荧光灯更换为LED灯的实际效果,其照度提高10%,%。虽LED照明节约了较大的能耗,但深圳地铁仍继续探索照明节能的新途径,此时光导管被引入了地铁照
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相关创新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