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
教学目的
1、引发学生考虑人和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阅读、鉴赏才能。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进步题较灵敏,但应注意深化引导)
四、 美读片段,感受“美妙的境界" (出示幻灯片5)
让学生挑选最有感触的语段,一般为6——16小节中的片段,老师配乐创设环境。
五、 发挥想象 产生新疑(出示幻灯片6)
试想小珍珠鸟长成大珍珠鸟,还会象如今那样信赖“我”?
为什么?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要求:联络现实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式等方面的详细情况,最好是时事类的。答案开放。
六、 老师小结
七、 布置作业:(出示幻灯片7)
1、摘抄文中你认为的精彩语句。
2、试着接触一种不熟悉的小动物,努力使它成为你的新朋友,并尽力记录这一过程。
珍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和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和生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学中每一环节的主体中心是学生的每一个人.
教学目的:
智能目的:
1、掌握11个生字、2个二类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并积累其中精彩的词句。
过程和方法目的:
1、能在课文中不断纠正自己读错的句子,到达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学习在文中加批注学习方法。
情感目的:
1、愿意把自己朗读中的感受和伙伴交流,愿意向伙伴展示自己的朗读。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以情导入,展人文精神
1、师生谈话:
你喜欢鸟儿吗?
1、师生对话。
林间欢飞的鸟儿是大自然的宠儿,也是人类的朋友,笼中的鸟也能和我们建立和谐的感情,赢得信任。大作家冯骥才就曾养过一对珍珠鸟,那鸟所带来的生活乐趣,你们想理解吗?
二、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要求:
不知道大家课文读的怎样,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容易,把课文读的有感情那就更了不起。想给老师、同学一个惊喜吗?再练一练。
2、老师巡回指导。
3、检测学生对于文中难读的词、句的朗读情况。
2、读题
1、学生练习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1)指导学生读“雏儿”、“球儿"。
(2)适机指导朗读、校错、点评。
4、指名朗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读词:拨开绿蔓,拔河
(2)雏儿、球儿
(3)舒适而又温暖、细腻的绒毛、珍珠似的白点
(4)句子:“我把它挂在窗前,一盆吊兰的垂蔓……安全”。
(5)被指名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
3、交流预习,质疑问难
5、小结:看来,要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花点功夫可不行呀!
6、交流预习,质疑问难。
在预习、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请大家交流一下。
学贵在有疑,同学们能在预习中、在读课文中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就得在学习课文中一步步去体会,解决问题。
三、自读自悟,品佳句美段。
1、过渡句:
1、学生介绍珍珠鸟的模样。
老师在读书中也有疑问这对珍珠鸟的雏儿,长得什么样呀?你能向我介绍一下吗?指名介绍文中描写珍珠鸟的有关句子。(出示课件图片及第3自然段的文字)
2、提出品读要求.
文章第3自然段,写得很好,请读读这一节。
找出这一节中自己喜欢的几句话,或者一句仔细品味,谈谈你的体会,然后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并告诉他,你读后的体会,请你的小伙伴一起欣赏,并点评你的朗读。
老师巡回指导。
2、品味朗读。
(学生和同桌交流朗读、感受)
3、师生交流、品味
(1)探
(2)换句体会“它好肥,……”
大作家观察如此细致,感受如此细腻,真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这一节写得那么精彩,作者先写雏儿的鸣叫,再写雏儿的外形特点,按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描写了这只( )的珍珠鸟儿,字里行间流露了他的喜欢之情.
4、谁能把这第3自然段读好,从你的朗读中,让人感受到珍珠鸟那
26珍珠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