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幼儿园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父母在幼儿园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七月的高等教育,关注两件大事: 高考与就业。七月北京最开心的中学校长是谁,要等高考以后才能揭晓。要问七月北京最高兴的大学校长是谁, 恐怕我应该是其中一个。(掌声)因为,今年大学毕业一次就业率统计数字已有透露,北邮研究生 100 %,全市第一; (掌声)本科生 96 %,全市并列第一; (掌声)高等职业技术大专生 90 %,还是北京市第一。(热烈掌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有一部分毕业生离校以后继续寻找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是很正常的, 据我了解, 剑桥大学的一次就业率通常为 70%。但这并不是说, 一所大学可以不关心毕业生的就业。恰恰相反, 北邮一直将毕业生的就业当成是自己办学的灵魂。大学毕业生, 或工作, 或攻读更高的学位,都应该算是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此以前, 你们是小学-中学-大学,宿舍-教室-食堂简单的学校生活模式, 毕业以后你们面临的第一个人生课题是: 适应社会。“社会”是个很复杂、很难定义的概念,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来开展“适应社会”这样的讨论。正如大家学习了十几年数学, 不一定说得清“数”的概念。社会是一个区域, 它有自己的地理、气候、食品和自然资源。只有适应社会自然条件的人得以生存。社会是一个人群,分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务或者说不同的阶层, 一个没有对社会作出过劳动贡献的人, 社会不会接受他, 不允许他依靠救济赖以生活。社会是一个系统,有它严格的游戏规划: 法律、规制、章程,社会不能原谅甚至要制裁违背系统游戏规则的个人。社会人群间的联络沟通靠语言, 不能理解、不能使用社会群体语言的个人实际上与社会处于一种绝缘的状态。社会有一套传统: 它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不尊重社会传统的个人会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明白, 社会不会再象老师那样, 欣赏你的天真清纯。社会将会关心但不会迁就你这样一个年青的新成员, 社会要求你遵守规则, 社会期望你劳动、贡献。社会与自然一样奉行一条法则: 适者生存。社会的经济在发展,资金的投向一年年在转、学术研究的热点一年年在变,新的学科、新的岗位不断涌现,旧的技术、旧的行业逐惭淡出。所谓适应社会, 要求年青的大学毕业生调整自我的专业方向和就业选择, 让自己的才华和特长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谐地合上节拍。如果说, 大学填志愿或多或少还有你家长的“强迫”, 班主任的“误导”, 抑或自己高考分数的“无奈”, 那末, 到社会,所有的选择都是你自己一个人决策。诚然,朋友可以建议, 老师可以指点, 但是风险要由你一个人承担。我至今记得领取国际驾驶执照时受到提醒的一句话,“驾照不证明你的开车技术, 它只说明你学会了怎样在马路上安全地学习驾驶”。在今天颁发毕业证的典礼上, 我们不妨也采用相同的逻辑来这样说, 大学毕业, 并不意味着你已经掌握了从业的全部本领,它只证明你具备了要适应社会的观念, 掌握了学习的手段, 也懂得了在关键时候要作出正确的选择。前不久, 我陪同刘淇市长会见美国客人, 其中一位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教授邓越凡, 他是在卡斯比计划中由国内几所著名学府的物理系学生中选派赴美攻读物理博士的, 毕业后发现在美国并不好找工作, 于是立即转向计算机, 几经努力, 进入计算机学科, 再加上刻苦工作, 终于在并行计算方面颇有造诣, 成就斐然。在北邮, 作过
父母在幼儿园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