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
重庆高新区建桥园
十四五产业规划
(征求意见稿)
2021年11月
I
目 录
前言 - 1 -
第一章 发展现状及问题 - 2能完备、集约高效的现代化园区,依据《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庆市大渡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中共大渡口区委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重庆高新区建桥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大渡口委发〔2020〕14号),结合园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 2 -
- 1 -
第一章 发展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经济总量方面
【现状】经济发展健康平稳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新区建桥园初具规模,在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十三五”期末,园区已签约入驻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共149家(不含二次招租入驻企业约750家),,其中,A区入驻企业50家,;B区入驻企业6家,;C区及跳磴镇入驻企业93家,。规上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共计55家,,规上工业企业占地2956亩,(全口径约415万元/亩),。
【问题】经济规模依然偏小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较低。虽然园区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经济总量规模不大的问题,离“千亿园区”的发展目标差距较大,%,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有待提升。二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在现有入园工业企业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仅有6户,规模以下企业数量占比超过63%,%,对园区发展贡献率严重不足。
- 4 -
- 1 -
第二节 产业结构方面
【现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由于二次招商企业数据无法全面获取,因此本小节中与产值相关的数据或占比皆用入园企业数据计算代替
一是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十三五”期间,园区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加快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和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形成了以海康威视重庆科技园、重庆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为主要载体,聚集海康威视、允升科技等企业的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61亿元;形成了以重庆环保科技产业园为主要载体,聚集三峰环境、华阳三峡等企业的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形成了以西南医院生物科技园、重庆精准医疗产业园为主要载体,聚集中元汇吉、大清生物、华伦医疗等企业的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55亿元。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针对汽摩机加、家居建材、食品制造等传统产业“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滞后”的现状,园区按照“一企一策”的策略制定了《存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十三五”期间,园区共有国际复合、秋田齿轮、数码模等24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10余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建成智能工厂3个,数字化车间5个,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
【问题】产业集群尚需培育
一是产业集聚效应不强。园区企业大多是早期招商引资和大渡口原有工业企业“退城入园”而来,产业种类较多,但产业关联度小,尚未形成产业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引入不足,没有形成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 4 -
- 1 -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大数据智能化、生态环保、大健康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产值靠少数龙头企业支撑,海康威视、三峰环境、中元汇吉等龙头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产业辐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三是产业升级任重道远。存量工业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链低端化,导致大多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园区优化存量效果不够明显。
第三节 招商引资方面
【现状】招商引资成效凸显
“十三五”期间,园区始终秉持“招大引强”的原则,以平台为载体,以项目为依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共计吸引149家企业入驻园区(不包括二次招商企业)。在招商引资政策上,园区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土地政策方面。除个别具有带动效应的项目外,工业项目实际供地价格在45万元/每亩。二是租金减免方面。针对商务楼宇、标准厂房分别出台了租金扶持政策,达到约定标准后,在2年内可按比例享受
重庆高新区建桥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