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毫取诸人。定州当得园利八十万,悉归之公。既没,诏中使护其丧归葬。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
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听:听凭。B.推首恶一人诛之推:审问。
C.自淮趣高邮趣:通向。D.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征:赋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孙长卿“长于政事”的一组是(3分)〔〕
①任为秘书省校书郎②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③岁漕米至八百万④凿百井,皆及泉
⑤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⑥定州当得因利八十万,悉归之公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④⑥D.②③⑤
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孙长卿擅长处理突发事务。他担当河南府通判时,营房因秋雨被毁,有人造谣惑众城中哗然。为稳定军心,孙长卿赶去安抚士兵,斩杀首恶,并夜宿军营,终使众人心安。
B.孙长卿断案如神。在他担当和州知州时,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的弟弟,孙长卿发觉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了他两个问题,就断定是他杀了弟弟。经审问,此人认了罪。
C.孙长卿敢于直言。朝廷要开放茶禁,召其协商。孙长卿认为当时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西北边事购置军粮,而今开放茶禁所得缺乏补助购置军粮开支的非常之一,会使国用损耗,所以拒绝执行。
D.孙长卿关怀民生疾苦。泥阳的罗川、马岭一带,山上有一条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惊。孙长卿寻访到一条唐朝时的故道,将它开拓为一条通途。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官,辞以母疾。
(2)州据险高,患无水,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
参考答案:
〔听:治理。〕
〔①是说孙长卿因“外祖朱巽”的关系任该职,不能说明其“长于政事”;⑥是说孙长卿“性洁廉”〕
〔非是孙长卿拒绝执行开放茶禁,而是朝廷不听孙长卿的建议〕
7.〔1〕〔仁宗〕赞扬孙长卿年少而对答迅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译出大意给2分;“嘉”〔赞扬,观赏〕、“敏”〔迅捷,机敏〕、“辞以母疾”〔介宾短语后置构造〕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水,不久又断水了。
译出大意给2分;“患”〔“以……为患”或“苦于”〕、“汲”〔打水,取水〕、“未几”〔不久〕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留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因为外祖父朱巽的原因,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年间,朱巽驻守雍州,让孙长卿伴同运取佛像入见皇帝。〔这时〕宋仁宗正代〔真宗〕治理天下事务,赞扬孙长卿年少而对答迅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皇帝下诏升迁孙长卿掌管楚州粮料院。州中仓库积存大米五十万〔石〕,有的年久腐烂已不能食用,主管官吏都怕犯法,没人敢轻易出仓粮食。孙长卿斟酌粮食的新旧,将好米筛选留下,又将陈米用清水淘去泥污,那些官吏才得以免于被治罪。
孙长卿担当河南府通判。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下雨毁坏了房屋,还未能修葺,你们怎么有想叛变的意思,唯恐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孙长卿〕审问出一个首恶分子
[曹长卿]“孙长卿”阅读答案附翻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