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页 共
“燕”和“雁”的文化意象
“燕”和“雁”的文化意象
“燕”和“雁”的文化意象
“燕”和“雁”,读音都是yàn,又都属留鸟。“燕”字,象形。甲骨文字像燕子形,“廿”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体型小,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叉像剪刀,飞行时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
“雁”字,形声字。从隹(zhuī)旁,隹,短尾鸟;厂(hǎn)声,厂,石山之涯岩。又从“人”因它飞行常排成“一”或“人”形。它形态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擅长游泳和飞行。不同的是雁是大型留鸟,不擅长远距离翱翔。
二者都是每年春到北方,秋回故巢南方。因此,在古诗词中,随处可见燕、雁这两种鸟的共同意象.
1、借燕、雁表忠贞的爱情。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那么相随,所以以有“燕好”一词。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孤独,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金代诗人元好问曾因见一雁被杀,另一雁鸣而不去,投地而死。于是写下了《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涯海角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快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自此成为千古名句。感动了一辈又一辈人的句子竟源于一只雁。2、表现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古代有“雁帛”一词,指书信。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正是因为燕子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会面。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难过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
“燕”和“雁”的文化意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