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入微感觉——走进记叙文选材的新天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捕捉入微感觉的方法;
2、让学生运用捕捉入微感觉的方法作文。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捕捉生活中入微的感觉,并恰当地运用到作文中。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说话:写作地说“我能行”,自行车很平稳地过了桥。这次是母亲给“我”拭去汗水,母女俩又提到了先前的那个问题 ,而“我”是“都明白了”。
小作者在最后议论道:“儿女成长,父母衰老,这样的变化太普通不过了,可此中包蕴着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亲情……”是啊,透过这几个短短的镜头,我们的确会感到两代人之间那份彼此关心、相互理解和暖融融的亲情,心头涌起阵阵感动,不由联想起许多许多。这篇习作所选取的三次过桥的情景,在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是很多人不以为意的,然而,小作者却感悟到了其中包蕴着“一份沉甸甸的亲情”,于是,她获得了成功。
(平凡小事显示不平凡的意义。如果把生活比作河流,它有时会恶浪滔天,惊涛拍岸,但更多的时候是缓缓东去,风平浪静。表面激烈的带戏剧性的生活只是人生中的个别场景,它不会常常发生,你也不会常常碰到,人们感受到的往往是平淡,在平淡中迎来日出,又在平淡中送走落日,日子似乎就是这么简单,不变的重复着。而正是在这平淡的生活中蕴藏着人世间的至真、至善、至美。那些对生活有着深刻感悟的人就不同了,他们能够从中发现“金子”,寻得“奇宝”,一旦形诸文字,立刻赢得了广泛赞誉,而且历久不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从身边每日都可能发生、但人们又熟视无睹的生活里发掘出有着生活真谛的东西,透视出平凡事情中的不平凡的意义.) i`(Y'z
例3 徐昀同学的《那天我生日》,这篇习作写“我”16岁生日这一天,穿上了一条妈妈给的新裙子,当“我”高兴地在穿衣镜前转几圈,自觉很漂亮时,妈妈告诉“我”,说这裙子是爸爸(某单位的处长)办公室的小陈阿姨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我”听后便觉得老大不高兴。而这时,爸爸单位的许多同事正在客厅中不断给爸爸点烟,说着一些奉承的话。“我”感到一阵深深地厌恶,于是冲进自己的房间,并换上了平日穿的旧衣服,又在镜前转了一圈,竟觉得比小陈阿姨送的鹅黄色的新裙子漂亮多了,妈妈夸奖我 ……16岁的生日在一位少女的心目中是一片圣洁的领地,但显然是被玷污了。徐昀同学对爸爸单位同事这种借自己生日之机阿谀奉承、拉关系走门子的丑行极为痛恨,借此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不正之风的否定,也反映妈妈的严正立场。(普遍现象蕴涵深层含义。在现实生活中,常有一些不合常理、有悖于社会价值观的事儿,由于不少人去做了,很多的人见怪不怪,舆论似乎也就认可了,于是,也就成了一种普遍现象,然而,那些有着敏锐眼光的人,包括不少的中学生却看到了其中的弊端,尤其是如此发展下去将会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于是用笔把它揭示出来,以引起人们的瞩目。)凡
例4刘自煜的《成长》写了做老师的母亲帮助他成长的几件事:“小时候,我太淘气,家里经常是一团糟,自己衣着形貌就更不用说了,惹得妈妈常常发怒,不得不帮助我纠正不良习惯。……”长大后,我好动,经常惹得同学生气,向妈妈告状,于是“对不起”、“请原谅”就成了我的口头禅,特别是节俭习惯的养成还真得感谢妈妈呢!那是……“现在,我成了中学生,却迷上了游戏,妈妈帮我戒掉游戏、发挥我电脑特长的经历,你想知道吗?……”
因为母亲是教师,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反映了教育思想的变化,先是习惯教育,再是诚信等品德教育,到现在是发挥特长的素质教育,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反映了教育规律。(身边变化反映时代发展。我们的祖国正处于伟大的变革时代,社会正在飞速向前发展,从沿海到内陆,从城市到乡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新变化,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身边的社会变迁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身边的变化则必然反映着时代的发展。言行是思想的表征,思想的变化要通过言行表现出来,透过人们的言行去捕捉其思想的信息。)V
例5阮凯莉的习作《啊!母爱》中,对母爱进行了多角度的感悟。母爱是唐代诗人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温馨……,母爱是发明大王爱迪生母亲循循善诱的引导……,母爱是冰心奶奶笔下宽广博大的胸襟……,母爱是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李丽用轮椅画出的爱心轨迹……(文化积淀中承载独特思考和体验。如果注重课内外阅读,历史文化积淀就比较深,若能驰骋古今,引用自如,巧妙的将阅读所得融汇于文,就能充分展示“人无我有”的文化积淀的独特魅力。文化积淀之特,不仅“特”在选用的材料,更特在材料所承载的独特思考和体验。)
4、能否从细微处体现母爱?母亲的哪个部位最容易体现?
可以用母亲的手、用母亲的目光贯穿几个片段,体现母爱。(选材以小见大,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发掘生活的意义,就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母爱非得是
捕捉入微感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