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的分类研究一、委婉语概说委婉语是一种与社会紧密联系的语言现象, 在各种语言中都有不同的表现, 而汉语委婉语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种。委婉语不等于委婉和委婉修辞。“委婉”, 用于行为, 就是不直接去做, 而用间接的方式促成其事; 用于表情达意就是不直接表述, 用能够表示原事、体现原意、原情的方式、技巧予以变通表达。委婉语则是在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制约或作用下, 为适应社会文化传统规范、风俗习惯和交集主体的心理需要, 表达者不直言其事或直说本意, 而是选用具有与直白语所指或含义相同的相关或约定俗成的语言手段和根据语境因素超常规地运用隐含本意的言语手段( 包括修辞手段与逻辑手段)来替换或转换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委婉修辞是一种表达着为取得某种交际活动的成功, 为接受者着想或追求美感而使用种种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系统性很强的语言现象,其中“典型表现形式”包括诸如“用典”、“讳饰”等十四中常见形式;“非典型表现形态”在诸如“比喻”、“借代”等十二种修辞格中都有所反应,在赋、骈文、诗、词、曲、书信、奏表、散文等文体中表现得较为集中。而委婉修辞属于广义委婉语之列。①二、委婉语的分类委婉语的构成方式和手段各种各样, 其类别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思考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一)委婉语的语言学分类委婉语具有特殊的语义功能表现。可将其分为固定委婉语与临时委婉语两大系列, 委婉语也因此形成了一个由固定和临时两种具有不同语义特征和有机联系的语言系统。 1. 固定委婉语所谓固定委婉语,又叫语言委婉语,是指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已经产生约定俗成含义、一听便知其意的委婉语。这种委婉语既是一种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语言结构成分, 又能反应出整个语言社团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乃至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内容。固定委婉语主要是由与直白语同义的词语构成的。固定委婉语具有规范的形式, 所谓规范( norm ) ,根据 . 哈特曼和 . 斯托克著的《语言与语言学词典》的解释,是指口语或书面语中人们所公认的标准形式。委婉语就是由人们的语言行为表现出来并形成惯例规范的。例如,《现代汉语词典》( 第五版) 收录的专用于“死”委婉语词, 据不完全统计就有“物故、物化、逝世、去世、故世、谢世、仙逝、见背、寿终正寝”等。基督教徒在提及上帝时使用 Adonai (希伯来语,上帝) ,Dog,Dod 或 the All-knowing 等委婉语词;民间在收获季节的早晨, 忌说某些动物的名字, 于是就讲“蛇、虎”等婉称为“长虫、大虫”等。这些都是固定委婉语。 2. 临时委婉语临时委婉语, 也称为言语委婉语, 是指为适应社会文化传统需要和交际心理需要, 表达者现场临时突破语言的语法、语义规范, 主要运用言语手段和逻辑手段进行隐含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如果说固定委婉语具有规范性,那么,临时委婉语则具有变异性。“变异”相对于李军华,《汉语委婉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年版,前言规范而言的。临时委婉语从语言结构形式上看是合乎语言的语法规范或规则的, 但的确是对语言的变异使用, 而这主要体现在表达交际意图或题旨的语义上。固定委婉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规约性”和“全民性”; 而临时委婉语则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和“独创性”。例如: “哭啥子哟,死了,还不享福去了!”……我浑身
[委婉语的分类研究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