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3月29日
学海无涯
页码:第- 1 -页共2页
“怪问”出奇效
案例:
刘老师教学《范进中举》时,首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小说情节。
师:如果把这篇小说改编成一则新闻,请你为它拟一
时间:2022年3月29日
学海无涯
页码:第- 1 -页共2页
“怪问”出奇效
案例:
刘老师教学《范进中举》时,首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小说情节。
师:如果把这篇小说改编成一则新闻,请你为它拟一个标题。
(生思考)
生:《范进老年中举》。
生:《范进中举后发疯》。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回答都抓住了要点:"中举'和"发疯'
生:还有人物"范进'。
师(惊讶):是吗?范进写进标题真的合适吗?
生:合适,因为小说的题目就是《范进中举》。
生:不合适,因为范进当时并不是什么知名人物,写进标题也不会吸引眼球。
师:你的题目是什么?
生:《广东一考生中举后发疯》。
师:你的阅读很仔细,抓住了考生的籍贯。大家认为哪个标题好?
生:最后一个好。用"广东一考生'既符合实际,又比较具有代表性。中举后发疯是当时一些人的生存写照,具有普遍性。
反思:
时间:2022年3月29日
学海无涯
页码:第- 2 -页共2页
"如果把这篇小说改编成一则新闻,请你为它拟一个标题。'当刘老师提出这一要求时,我和其他听课老师都感到很吃惊。小说适合用新闻阅读的方式来学习吗?直到听完师生后面的探讨,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刘老师的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到"中举发疯'的普遍性,进而认识到"范进'们生存的时代特征和悲剧人生。
这个表面看起来似乎"离题万里'的问题设计
“怪问”出奇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