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节约粮食倡议书
学校节约粮食倡议书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耕作得来的,每一粒粮食都是他们的心血!粮食跟水一样,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我们每天工作、学习的动力之源。少对地球的污染,在我们开始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次数是,在我们出门减少用汽车多步行时,在我们提倡全球关灯一小时时,也要想想,节约点食物也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么,别再在饭桌上挑东捡西,别在沉迷于快餐无法自拔,让那么辛苦播种来的食物尽到他们原本应尽到的义务,这不是比原本在饭桌上留下一堆的剩饭剩菜来的更有意义么?
在进行低碳环保时,也别忘了我们原本就应该做到的节食节粮,那是最简单也是最应该我们需要作出的一份贡献。
学校节约粮食倡议书4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在学校食堂、在家庭,你是否扔过只吃了几口的包子?你又是否倒过只吃了几口的饭菜?每天看到食堂满桶的剩饭,你是否有所震搣与心痛?在我们扔掉粮食的时候,不仅扔掉了农民伯伯赋予汗水和心血的粒粒真情,更是灾区人民和贫困地区人民的一份朴实而真切的渴望。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往上数几辈,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孙子。我们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民以食为天,粮食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尤为需要爱惜和节约。每一粒粮食都需要经过100多天的阳光雨露和农民的辛勤汗水浇灌,才能从农田走上餐桌。常言道“滴水成河,粒米成箩”。为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要求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开展“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在此,学校工会、后勤处、校团委特向全体师生发起如下倡议:
1.打饭要适量,请根据自己的需求量告知同学,吃多少打多少,尽量做到不剩饭菜。
2.不偏食、不挑食,注意营养均衡,保持健康体魄。
3.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到,积极监督身边的每个人,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行为。
4.就餐后,请主动把餐具送到指定地点。
5.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老师们、同学们: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品质,节约更是一种责任,让我们用实际行动积极参加与到节约粮食的活动中来,为建设文明,和谐、节约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以下为精品推荐,可删改!】
【推荐一:《集资捐款倡议书》】
集资捐款倡议书1
8月13日我们召开了奖学大会,对被国家重点大学录取的四名高考学子,每人奖励1500元的奖学金。这是县宗亲会激励宗亲的善举。
我们完成这些大事和激励善举,是周族有识之士、经济能人为宗亲事业兢兢业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慷慨解囊,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周族的光荣和骄傲。
周姓是中华氏族中的大姓之一,历史悠久。在姓氏发展的过程中,周姓曾经成为众多郡望中的贵显家族。我族繁衍已历二千五百多年,真可谓“源远流长,人才辈出,族遍神州”。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和文明底蕴,以尊祖敬宗、敦亲睦族为核心的大宗祠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血脉相承的执着信念,折射了传统文化合群和众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大宗祠是敬奉祖先的神圣场所,是人的生存之根、立命之本。建设大宗祠祭祀先祖,既能传承先祖的优秀文化又能够凝聚我们的团聚力,祈求先祖福荫子孙,福泽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家庭和谐美满幸福,人生安康富贵荣华。
每个人都与祖先血脉相连,周氏祖先在中华民民族的历史长河里曾创造辉煌的业绩。廉溪公“出污泥而不染”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廉政文化的典范,值得我们敬仰和崇拜。
周氏先祖入乡藤县创业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藤县有周氏人口3万多人,分布在全县16个乡镇。但一直以来没有一处统一、成规模的大宗祠来让后人祭祀,聚集周氏的亲情。
最初提出建筑藤县周氏大宗祠的是民-国末期,曾任藤县县长、参议长、省参议员的周亚洲(南安丹村人,留日学生)。据了解,当时藤县周族聚居地有的曾收了钱谷,后因时局的变化成了未竟的事业,此事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国运昌盛,国强民富,建设藤县周氏大宗祠成了全县周氏宗亲十分寄望的`要事。如今提出要筹建藤县周氏大宗祠是我族在藤县的名士、高级律师、藤县宗亲会名誉会长周天绪。他在县宗亲会成立大会提出要选址、捐资筹建藤县周氏大祠堂,得到了与会宗亲的'一致赞成、附和。
集资捐款倡议书2
尊敬的各位家乡人:
割庭坪,山多地少,道路崎岖,是名副其实的偏僻小组。祖祖辈辈以来,勤劳善良的村民出行、生产,行走在坑洼不平的山路泥路上,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诸多不便!车辆出入更是困难,而且存在严重的交通隐患。路不通,严重影响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也严重制约了村里的经济发展。
学校节约粮食倡议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