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文化常识姓名
第一页,讲稿共三十一页哦
1、《古代文化常识》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的第二课。
2、这节课我主要从纪年纪月、姓名字号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梳理探究。
3、编写意图:通过梳理,将知识系统化;通过思考和练习,稿共三十一页哦
元日-----
上元、元宵--
七夕、乞巧--
中秋-----
重阳节---
传统节日称谓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农历七月七
八月十五
九月九
我们学过的诗文中有哪些涉及古代传统节日?
上元: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
重阳: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
中秋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第十五页,讲稿共三十一页哦
纪年纪时之纪时
1、十二地支纪时法
1个时辰=2个小时
2、天色纪时法
十二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代时间
23-
1
1
-
3
3
-
5
5
-
7
7
-
9
9
-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3、五更报鼓计时法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第十六页,讲稿共三十一页哦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龄《芙蓉楼送 辛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暮春之初。 (王羲之《兰亭集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
从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与下列纪时名称有关的诗句
平明:
夜阑:
暮春:
三春:
三秋:
课堂活动
第十七页,讲稿共三十一页哦
自主学习
阅读第96页“姓名字号”部分,梳理姓、名、字、号分别指的是什么。
姓名字号
第十八页,讲稿共三十一页哦
姓氏
姓:
1、也叫姓氏;
2、春秋以前,姓氏分开;
3、秦以后,姓氏不分;
4、汉代,统称为姓。
第十九页,讲稿共三十一页哦
姓名
名
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
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
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
古人直称姓名有三种情况:
(1)用于自称: 庐陵欧阳修
(2)用于给人作传记: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3)用于厌恶的人:
不幸吕师蒙构恶(è)于前
第二十页,讲稿共三十一页哦
字
1、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只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2、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15岁行笄(jī)礼。
3、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三十一页哦
字和名的关系
A、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即协同关系。
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
②杜甫,字子美,“甫”是对成年男子的美称。
B、有的字和名的意义是相反的。
如:唐代诗人王绩,字无功。
第二十二页,讲稿共三十一页哦
(1)班固,字孟坚:
(2)曹操,字孟德:
(3)韩愈,字退之:
(4)姜夔,字尧章。
课堂活动
孟,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
孟,排行第一。“德”(行)与“操”(守)同义。
“愈”为胜过、超出,“退”为约束、退守。
根据古人名和字相关原则,解析第96页第二题作家的名字关系。
传说“夔”是上古帝王尧的乐官,“章”即“乐章”之意。
第二十三页,讲稿共三十一页哦
课堂活动
请根据名和字的相关原则,给自己取字。
(协同关系、相反关系)
第二十四页,讲稿共三十一页哦
号
1、号又叫别号、表号、别称。
2、号初为自取,称自号,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 青莲居士、东坡居士 。
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赠号,称尊号、雅号、谥号、绰号等。)
谥号是根据其生前的品德行为来定的。有帝王谥号,有帝王赐给大臣的谥号,以褒扬居多。
绰号多表现人物特征。
第二十五页,讲稿共三十一页哦
拓展延伸
古代为尊者讳、为长者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