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士为知己者死”.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士为知己者死”
朱 辉 聂政,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
论名气,聂政远不及同行荆轲。原因很简单,聂政最后一“刺”的对象是默默无名的韩国丞相侠累,而荆轲刺的是大名鼎鼎的秦王嬴政。
不过在有影响力的人群中,聂政名声一点“士为知己者死”
朱 辉 聂政,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
论名气,聂政远不及同行荆轲。原因很简单,聂政最后一“刺”的对象是默默无名的韩国丞相侠累,而荆轲刺的是大名鼎鼎的秦王嬴政。
不过在有影响力的人群中,聂政名声一点不逊于荆轲。
蔡邕在《琴操》一书中对聂政大加赞赏;嵇康弹奏的《广陵散》让他名声远播;到了当代,郭沫若还根据聂政的故事写了部历史剧《棠棣之花》。
聂政很好地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
《史记》中相关记载很简单: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廷争结仇,潜逃濮阳,闻聂政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与聂政结为好友,求其为已报仇。
三年后,聂政刺杀侠累成功,之后持剑自破其面,挖眼,最后剖腹自杀。
因为死前毁了容,韩国刑侦部门无法知道凶手是谁。聂政的姐姐一眼认出弟弟的尸体,痛哭后,撞死在聂政尸体前。
聂政刺一个小人物侠累,却能流芳百世,原因就在于结尾让人撕心裂肺,展现出一种东方独特的悲剧美。
聂政震撼人心之处在于刺杀成功后,面对重围,他首先想到的是死后不连累他人,用自己的剑毁自己的容。
东汉文人蔡邕在《琴操》一书中也记述过这个故事,内容改动很大。
聂政刺杀的对象变成了韩哀侯,刺杀原因变成了聂政之父为韩哀侯铸剑,因为超了工期被杀害。聂政长大成人后发誓为父报仇。首次行刺未果,聂政逃入泰山习琴。聂政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还击落所有牙齿,直到没有人认得出他。
苦练十年,聂政重回韩国,藏利刃于琴内入宫,最后手刃仇人。
之后的情节与《史记》描述相似,聂政自毁面容后自杀,其母认尸。
两个版本的故事,大多数人觉得《史记》是真实的。可是为什么蔡邕要对史实进行那么大的改动?有人分析可能是为了避祸。
聂政刺韩国丞相,容易被人误认为影射当时的董卓,所以改成刺韩哀侯。也有人觉得蔡邕是出于艺术感染力的考虑,让故事一波三折,更为吸引人。
蔡邕死了这么多年了,这个问题根本无从考证。不过,蔡邕的改编至少修补了“原著”的一些漏洞。
严仲子与侠累,谁是忠臣?谁是奸臣?史料中很模糊。他们之间的斗争似乎无关国家民族利益,纯属私人恩怨。而且严仲子其实并没有把聂政当做知己。
严仲子结交聂政意图明确,是一种投资,为的是让其日后为自己卖命。因此,聂政刺侠累更像黑社会性质的买凶杀人。改编成为父报仇,聂政单方面的“义”变成了纯正的“孝”,形象恐怕更为正面。
两个版本结尾的点睛之笔都是“毁容”。从故事情节看,《史记》中聂政毁容恐怕不仅仅为了姐姐,也是为了严仲子。聂政的姐姐认尸而自尽,固然令人钦佩。可是通过已经暴露身份的聂政尸体,很容易顺藤摸瓜抓出幕后主谋严仲子,这样一来,岂不是枉费了聂政的苦心?《琴操》中没有了严仲子这个人物,也堵住了这个逻辑漏洞。
看得出,蔡邕非常欣赏聂政的为人。
历史和蔡邕开了个玩笑,他最终也遇到了自己的“严仲子”董卓。董卓当然是个坏东西,不过他对于蔡邕却有知遇之恩。
当初董卓招聘

“士为知己者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熙凤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