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一)作者:熊林海杨悦象熊有典余长征摘要阐述了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形态,介绍了其危害症状、诱发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控制纹枯病发生蔓延、降低病害损失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发生;防治随着高产杂交稻品种的: .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一)作者:熊林海杨悦象熊有典余长征摘要阐述了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形态,介绍了其危害症状、诱发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控制纹枯病发生蔓延、降低病害损失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发生;防治随着高产杂交稻品种的推广,氮肥用量增加,稻田复种指数上升,近年来水稻纹枯病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50%。特别在早稻直播区发生面积广、流行频率高,所致损失已跃居水稻三大病害之首。
病原菌形态主要有菌丝和菌核2种形态。在病斑发生数日后,肉眼可见表面有菌丝长出,纠结成团呈扁球形、肾状或不规则的菌核,先为白色,后变暗褐色。菌丝与菌核相连,空气干燥时,菌核极易脱落。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作物或杂草的残体上越冬。水稻收割时落入田中的大量菌核也是次年或下季的主要初侵染源。
危害症状又称花纹病、花脚秆,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小点,后逐渐扩大,边缘暗绿色,中央灰褐色,天气干燥时,边缘褐色,中央草黄色至灰白色,病斑呈椭圆形或云形状。安义县早、中、晚稻自苗期至穗期均有纹枯病发生,一般在分蘖期开始侵害,以抽穗期前后为发病盛期,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由下向上扩展,侵入茎秆并蔓延到剑叶,甚至造成穗部发病。
(1)秧田期。先在近水面处侵害秧苗叶鞘,后蔓延到叶片,引起叶鞘腐烂、叶片枯萎,厢面形成小块状死苗。
(2)大田期。先在近水面处叶鞘侵入,发病后叶鞘腐烂或枯死;叶片发病导致枯黄卷缩,提早枯死;剑叶叶鞘受害严重时,常不能抽穗,出现包颈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稻穗发病则穗颈、颖壳等部位呈灰褐色病斑,致使结实不良、粒重下降,甚至全穗枯死;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茎秆易折,发病严重时一般矮秆品种立地枯死,中、高秆品种常造成贴地倒伏。
诱发因素寄主范围纹枯病寄主范围广,其中重要的寄主作物有水稻、玉米、豆类、花生、甘蔗、甘薯、芋、菱,马唐草、游草等。,发病轻;反之菌核越冬数量大,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