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余秀华《竹节草》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竹节草
余秀华
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断竹青”,我也更喜欢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更朴素也更形象,生活的经验会直接指向事物的本质,不管动物,植物,还是事情。
竹了。而死,不过是必经的循环之道。如果一棵竹节草长在花盆甚至不妨碍庄稼的田埂上,它就是特别惹人疼爱的一簇风景了。似乎这样的分别心仅仅缩小到庄稼地里了。这么一想,心里就会少了许多羞愧。
虽然我必须从庄稼地里把它拔出来,也从来不觉得我做错了什么。如果我说我不应该,那我就矫情的恶心人了。自然从另一个方面讲,也是遵从已有的生活次序。虽然我们在某一个地域是敌人,但是我喜欢它,喜欢它每一次长起来的色彩,没有一点哀怨,没有一声哀叹。生命来了,喜悦都来不及,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叹息里。而我,有如它一般珍爱过生命吗?没有,我没有!
但是生命如禅,它给我们的启示也许没有那么直接,但是它一定给予出来了,因为这也是跟随生命一起到来的自然之道。道就是道路,所有的事物都是遵循道路而来的,大道无形,我们看不见的正赋予了生命的广阔。在这样的启示里,一切疑问会在不停到来的日子里慢慢消散,无声无息会是所有问题最后的答案。我觉得没有比这更好的方式,没有比这更高明的智慧。一棵野草,除了不要命地生长,除了在巨大的创伤之后还能欢喜如常地拱出地面,没有比这更高的生命礼赞。
我们民族的文明和文化里,有一个词:草民!就是如蔓草一样匍匐在土地上如蝼蚁一样生存和生活的老百姓。这个词粗粗看起来似乎含有某个阶层的鄙夷。幸运的是:鄙夷只会伤害鄙夷者本身,让他们的判断产生误会。依旧欢喜的却还是匍匐在大地上的人们。他们一丝不苟,认真竭力地过着每一天。人说这样的日子是小日子,但是日子均摊出去,无论谁的日子都不会大一些。
而正是这些随时可能损伤,随时可能被践踏的人们才撑住了历史的天空,才宽容了历史的剧变和巨痛,才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的基因渗透到泥土里得以保存。一个老百姓不会想到这些,他总是为生活发愁,总是期待好一点的日子,虽然这样的日子经久不曾到来。一棵野草也不会想到它骨头里的春天,不会计算它带给一个春天的意义,它就是要绿,除了绿,它没有别的使命,也没有别的心愿。
竹节草旺盛的生命力让人厌烦,它永远攒着一股劲:我是打不死的,我有取之不尽的绿。我要对得起我这样的绿。所以我们锄草的速度根本赶不上它重生的速度,人就是会败给一棵草,还没有狡辩的机会。父亲最后总是要借助农药才能让它老实一点。但是一般的农药它也不会放在眼里,除非一种叫“百草枯”的农药。这是农药里最厉害的一种,所到之处,毁灭的一干二净,需要几年才能恢复原来的生态。而人如果喝了它,只有死,因为没有解药。
竹节草只有在这一种农药里才会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如果稍微有一点遗漏,它又出其不意地长了出来。多么可怕的生命啊。我站在它的面前总是感到羞愧,我们离死亡还那么远,却已经把生折腾得不像样子。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觉得活着已经是最有用的部分了。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传承,那些微弱的思想的光芒一定不经意地照亮过身边的人。
(选自余秀华散文集《无端欢喜》,有删改)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与《囚绿记》一样,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即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刻画来表现抽象的

余秀华《竹节草》阅读练习及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盈四壁
  • 文件大小10 KB
  • 时间2022-03-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