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抗菌药20134251
4
1
2
3
5
内容介绍
喹诺酮类抗菌药概述
喹诺酮类抗菌药共性
我院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我国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管理
不合理处方举例
概 述
大多数药物主要经肾脏排出,肾功能减退时需调整剂量
排泄
多数半衰期较长(5-7h,甚至10+h) ,可qd给药
半衰期
体内过程
泌尿生殖道感染
呼吸系统感染
消化系统感染
其它感染
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环丙沙星
包括成人患者
伤寒沙门菌的治疗
骨骼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
广
左氧、氧氟、环丙-TB
左氧、莫西-非典型病原体
临床应用
天然耐药率极低,但后天耐药发展迅速
本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
与其他类抗菌药无交叉耐药
常见耐药菌:大肠、金葡、铜绿、肠球
耐药性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监测
时间
医院数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
2002-2003年
-
%
%
%
2004-2005年
20家
%
%
%
2006-2007年
84家
% *
% *
-
* 个别省市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80%,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接近80%
2013年第一季度我院分离率前三位G+菌和G-菌对FQs耐药率
%
大肠
埃希菌
药物
金黄色
葡萄球菌
粪肠
球菌
屎肠
球菌
铜绿
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环丙沙星
%
%
左氧氟沙星
%
40%
%
耐药机制
1
靶位改变
主要靶位的点突变可使MIC上升,但达不到耐药。
主要靶位多个突变或主次靶位同时突变,耐药上升。
外膜通透性
降低
主动泵出系统的激活或外膜孔蛋白的表达改变。
质粒介导
此机制单独存在时只会使细菌产生低水平耐药。
同时存在其他耐药机制时,可增强细菌耐药水平。
防耐药突变浓度理论
1
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是指抑制第一步或下一步耐药突变株生长所需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当药物浓度高于MPC时,病原菌必须同时发生2次或更多次耐药突变才能生长,MPC是严格限制耐药突变株选择的抗菌药浓度阈值。
抗菌药浓度在病原菌的MSW (MPC与MIC间的浓度差,即耐药突变选择窗)之内时,耐药突变株会被选择性富集扩增。
治疗肺链时,耐药突变株选择性增殖的风险:左氧>加替>莫西
用法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
多数半衰期较长
抗菌后效应明显
多数
qd给药
高剂量不易耐药
不良反应
药物
上市时间
退市时间
退市原因
替马沙星
1992
1992
溶血性贫血、肝肾损害、低血糖
司帕沙星
1993
1995
严重光毒性在法国被严格限制适应证
格帕沙星
1997
1999
心脏不良事件
曲伐沙星
1997
1999
严重肝毒性被美国严格限制使用,被欧洲终止上市
克林沙星
1999
1999
严重光毒性和低血糖而撤回上市申请
加替沙星
1999
2006
血糖代谢紊乱、心脏不良事件
胃肠道反应
CNS毒性
皮肤及光敏反应
跟腱炎
心脏毒性
血糖异常
不良反应
软骨损害
肝功能异常
最常见,氟罗、司帕、格帕>10%,其它2-8%
一般可耐受,停药可恢复
常见胃部不适、消化不良、恶心、腹泻等
胃肠道反应
轻者失眠、头昏、头痛、眩晕、视觉异常(长期大量用药可致
白内障、视力丧失、色觉障碍),重者精神异常、抽搐、惊厥
-9%,诺氟、加替、莫西>环丙>氧氟>左氧
常见于用药剂量过大、有精神病或癫痫病史、与茶碱、非甾体
抗炎药或CYP450抑制剂合用时
机制:①含氟,具脂溶性,能透过血脑屏障
②阻断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与受体的结合,中枢兴奋
③N-甲基-D-门冬酰腺苷受体和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激活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瘙痒等。光照处皮肤瘙痒性红
斑,重者糜烂、脱落,停药可恢复。
发生率:洛美、氟罗>司帕>依诺>克林>曲伐>加替>莫西>
氧氟
喹诺酮类抗菌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