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下的美元走势分析[摘要]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虽然出现过短暂的盘中震荡调整,但随即表现出强劲的贬值态势。从美国经济的基本面来看,经常账户与财政双赤字、低利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并存、新屋开工率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持续走低、美国维护自身国家战略利益和市场对美元的贬值预期等导致了美元的颓势,但从中长期来看,美国不会听任美元持续贬值。[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美元;贬值;基本面分析[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8—2670(2010)01—0029—06 美元作为全球金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国际主导货币,其汇率波动对全球外汇市场以及世界经济金融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它不仅影响到日本和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步伐,而且还关系到亚洲及拉美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美元贬值不断升级以及美国经济放缓的悲观情绪主导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心理,股票、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交易价格也随之发生巨幅波动。因此,作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中商品与服务计价的核心货币,美元的弱化走势不仅引起了欧洲及亚洲国家的普遍担忧, 而且也诱导人们对未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作出种种猜想。一、美元贬值的现状描述美元指数(US Dollar Index , USDX) ,类似于显示美均指数(Doental Analysis) 和技术面分析(TechnicalAnalysis) 两种方法。前者侧重于分析货币所有国的经济、政治和市场心理等方面情况,以此来判断其货币可能的走势变化。后者侧重于通过汇率波动形成的图形以及各种技术性指标进行分析和判断货币走势,本文将采用基本面方法对美元贬值进行具体分析。具体而言,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之所以疲态尽显,主要是受美国经常账户与财政双赤字、美国低利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并存以及其它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震荡走低、美国出于国家战略利益考虑事实上放弃强势美元政策和金融危机深不见底的情况下投资者对美元贬值的预期加剧等综合因素所致。(一) 经济因素从根本的经济关系来看,货币和金融现象及状况是基本经济因素和关系的表象和实现形式,经济因素永远是主导金融及外汇市场变化的最基本因素。通常情况下,影响外汇汇率波动的基本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 ;通货膨胀指标( 包括 PPI , CPI 和 RPI 等) ;货币指标( 包括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 ;生产指标( 包括失业率、工业生产指数、新屋开工率等) 、国际收支账户指标( 包括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等) 和贸易指标等。 1. 美国经常账户与财政双赤字。 1992 年,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仅为 480 亿美元,约占 GDP 的 %。 2003 年经常账户逆差却高达 5307 亿美元,约占美国 GDP 的 %。 2005 年底,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占 GDP 中的比例接近 7 %,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对美国经常账户出现大额逆差的原因主要有着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经常项目持续逆差是美国维持高消费、低储蓄以及输出本国通货膨胀的需要,美国利用储备货币国的优势,通过经常账户持续的巨额逆差达到内部均衡(Internal Balance) 的目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受高科技革新浪潮的带动,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美元走势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