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版课后习题及答案.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新闻评论的根本规律
1. 新闻评论表达观点,新闻报道陈述事实。这是两者根本的区别。新闻报道中为什么不应该包含观点?新闻评论中是否可以包含事实?为什么? 
参考答案:
新闻报道中不应该包含观点,这是新闻报道的标准所决定的。这个标准由来已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报道本身的客观性,因为观点是主观性信息,它介入报道,可能使受众疑心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或使受众受到作者主观评论动机的影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立场。新闻评论中包含事实那么是正常的,客观事实不会改变新闻评论作为主观性信息的本质,却同时可以为新闻评论提供客观的依据。新闻评论就是针对客观事实进行评论,因此也不可能不包含客观事实。但应当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中的事实不应淹没观点。
 
2. 如果说,追求传播的效率是新闻传播各个环境、各种形式的共性,那么,它表达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特性?
 
参考答案:
这主要应该从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中着眼:新闻评论着重于传递作者的主观观点,其传播的效率性也主要表现为论点在文中是否得到了突出、明确的表达,全文的结构是否有助于受众更方便地了解、把握作者的论点。
新闻报道中只有事实,没有观点。新闻评论中却有新闻事实与作者观点两种要素。新闻评论的表达效率,往往表现在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此外,与新闻报道的独特形式—消息不同,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它的写作,还要照顾到人们在议论文传统中养成的接受习惯。
 
3.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思考一下:在新闻评论写作中不同环节,可不可以联想,联想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
这个问题本书作者没有确定答案。本书作者把它当作是新闻评论写作和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它需要从个人的写作体验出发,同时要结合认识与表达的实际效果。如果联想实际促进、深化了认识,并且对于表达认识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它就是值得肯定的。如果相反,联想干扰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削弱了论证的力度,不利于人们有效率地接受作者的观点,那么它就是不值得肯定的。
第二章 新闻评论中的观点 
1. 以一篇新闻评论作为分析对象,区分并说明哪些内容是事实,哪些内容是观点;在观点中,哪些内容是论点,并详细说明论点与其他观点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这是从要素辨识的根底出发,进而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一个根底练习。应从最简单的做起,循序渐进,先把事实与观点分开,然后在不同的观点之间寻找关系。文章的论点,就在于观点之间关系确实定。这个练习做好了,就会对一篇评论的内在结构了解于胸,也就比一般的阅读更有助于实际的写作能力。
 
2. 为什么说“‘判断’这个认识活动中是明显包含着‘对象’的,而新闻评论那么是‘对象性’突出的议论文本
〞?请通过与一篇其他文体的文章的比拟验证一下这个说法。 
参考答案:
判断就是针对某一个特定对象的判断,没有不包含对象的判断。新闻评论针对新闻事实进行判断,新闻事实在新闻评论中作为认识对象的作用比在其他文体中更为突出。这是因为人们阅读新闻评论的根本动机就是进一步了解新闻事实。我们可以拿一篇新闻评论与一篇杂文或是散文进行比拟。
 
〔思考题3、4略〕
 
5. 分析下面这篇短评分别做了几个层次的事实判断:
英法协商
英法协商一案,可谓近年来英国外交之一奇现象也。盖英法两国积年以来,互相猜忌,各不相能,今忽有此举,而英人又复欢送之,以为外交上之一成功,此何故耶?及探此事之起因,实为中国南部划定利益界限起见。呜呼!彼欧人以各相猜忌之国,有事那么合而谋我。由此以观,吾恐今日全世界之重要外交事件,殆无一而非为中国也。
〔?东方杂志?1904年第四期“时评〞栏目〕 
参考答案:
可以看出这样几层判断:
〔1〕对“英法协商〞作为“英国外交之一奇现象〞的判断,因为后面的一句话是对这个判断的论证。
〔2〕对“英法协商〞具体原因的判断。
〔3〕扩大范围做出的对“全世界之重要外交事件〞与中国关系的判断。
 
6. 以欧阳修?纵囚论?作为分析对象,想一想: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对李世民“纵囚〞这一事件的判断是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其判断的依据或标准又是什么? 
参考答案:
之所以?纵囚论?作为分析对象,一是因为它所议论的司法与道德问题与今天新闻评论所关注的问题比拟接近;二是因为对李世民“纵囚〞行为,历史上有不同的认识与评价,观点纷呈,这也是当代新闻评论的常态;三是因为古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不如现代新闻评论那样明白确定、讲求效率,因此,在复杂的论证中辨识其论点就有一定难度。分析这篇文章,
答复上述问题,要把它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价值体系的背景之中来

新《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果冻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