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 管理会计: 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 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 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 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2. 成本性态: 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3. 固定成本: 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4. 酌量性固定成本: 是指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 可以在不同时期改变其数额的那部分固定成本。 5. 约束性固定成本: 是指不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那部分固定成本. 6 变动成本: 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 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Y 电视大学资料学习,电大 7. 混合成本: 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 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8. 成本性态分析: 是指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 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将全部成本最终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的成本函数模型。 9. 变动成本法: 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 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 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 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 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10. 本量利分析: 是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它是指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 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 研究其变动的规律性, 以便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目标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11. 盈亏临界点, 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通常用一定的业务量来表示这种状态 12. 贡献毛益: 又称“边际收益”、“边际贡献”、“创利额”。是指产品销售收入减去以变动成本计算的产品成本后所剩可供抵偿固定成本并创造利润的数额, 可按单位产品或企业各种产品计算。 13. 贡献毛益率: 是指贡献毛益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百分比,或单位贡献毛益占单价的百分比。反映了产品为企业创利的能力。通常指产品贡献毛益率。 14. 安全边际率: 是指安全边际量与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量的比例,也可以指安全边际额与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额的比例,它是一个相对量,用来评价不同企业的经营安全程度。 15. 经营决策: 就是企业等经济组织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达到生产经营目标的战略和策略,即决定做什么和如何去做的过程。 16. 完全成本法: 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 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 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 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 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17. 贡献边际: 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差额,也称边际贡献、贡献毛益、边际利润 18. 贡献边际率: 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19. 变动成本率: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20. 保本分析: 是研究当企业正好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21. 保本点: 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 22. 安全边际:是根据实际或预计的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