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病案分析
女孩,5岁,咳嗽1周发热5天呕吐2天
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5天前出现发热,℃,曾在当地医院给予头孢唑肟、头孢曲松钠治疗5天,体温仍有波动,2天前出现频繁呕吐
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
2025%。多发生于病初2周内。部分患儿颅压增高,表现前囱隆起。少数患儿颈项强直,可有嗜睡、双眼凝视、昏迷等意识障碍。脑脊液淋巴细胞轻度增多,糖、氯化物正常,蛋白绝大多数正常。临床症状多在数日内消失,面神经麻痹多见于严重患者,常为外周性麻痹,可能是由于血管炎性反应波及面神经,或邻近部位血管病变,如动脉瘤形成、动脉扩张等,一过性压迫面神经所致。恢复期由于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肢体瘫痪,则容易遗留后遗症,较为少见。
2020/11/3
19
5、其他并发症 肺血管炎在X线胸片显示肺纹一增多或有片状阴影,偶有发生肺梗塞
6、少见的表现包括睾丸肿胀、肺部结节和浸润、胸膜渗出和嗜血细胞综合征
2020/11/3
20
*血液学检查:WBC↑,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轻度贫血,2~3周时血小板↑ 急性炎症反应指标(CRP,ESR),GPT升高 *免疫学检查:血清IgG ↑, IgA↑,IgM↑,IgE↑ *心电图:ST-T改变 *胸片:可呈间质性改变
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
2020/11/3
21
急性期:可见心包积液,左室扩大,二间
瓣、主动脉瓣或三间瓣返流
冠状动脉病变(CAL):
冠状动脉扩张、 冠状动脉瘤及冠状动脉狭窄
*超声心动图:
2020/11/3
22
川崎病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持续发热5日以上,下列5项中至少满足4项或不足4项加冠状动脉改变,并排除其他疾病即可确诊
⑴双侧结合膜充血
⑵多形性红斑。
⑶口唇发红,草莓样舌;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性充血。
⑷急性期手掌与足底充血、硬结性水肿,恢复期指尖开始脱皮
⑸急性非化脓性颈部淋巴肿大
2020/11/3
23
国内文献(?)
具备发热5 d或5 d以上,仅有4条以下主要临床表现者,如果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病变,可以诊断KD
具备4或4条以上主要诊断标准,在发病4 d可以作出KD诊断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易岂建)
2020/11/3
24
病史
女孩,5岁,主诉:咳嗽1周,发热5天呕吐2天
现病史;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曾在当地医院给予头孢唑肟、头孢曲松钠治疗5天,体温仍有波动,2天前出现频繁呕吐。
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
2020/11/3
25
查体
一般情况可,球结膜充血,口唇干燥,舌乳头突起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可见白色分泌物
双侧颈部可触及黄豆大小肿大的淋巴结
躯干可见点状散在细小皮疹,压之褪色,右侧腹股沟部可见黄色脓疱疹,肛周发红未见脱屑
2020/11/3
26
治疗
5%×2 天
阿奇霉素,iv gtt ×3 天
2020/11/3
27
疗效观察
输丙球后第一天T39,第二天T正常;
发热第9天球结膜充血缓解,肛周脱屑
发热第10天指趾端脱屑
,WBC(-),Hb127g/L
PLT 623×109/L(病程第11天);
T正常3天阿司匹林开始减量
,WBC(-),
PLT 595×109/L,GPT(-)
2020/11/3
28
鉴别诊断
本症与幼年类风湿病不同之处为:①发热期较短,皮疹较短暂;②手足硬肿,掌跖潮红;③类风湿因子阴性
与渗出性多形红斑不同之点为:①眼、唇、无脓性分泌物及假膜形成;②皮疹不包括水疱和结痂
2020/11/3
29
与猩红热不同之点
①皮疹在发病后第3天才开始;
②皮疹形态接近麻疹和多形红斑;
③好发年龄是婴幼儿及较小儿童时期;
④青霉素无疗效
2020/11/3
30
与出疹性病毒感染不同之处
①唇潮红、干裂、出血,呈杨梅舌;
②手足硬肿,常跖潮红及后期出现指趾端膜状脱皮;
③眼结膜无水肿或分泌物;
④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伴核左移;
⑥血沉及C反应蛋白均显著增高。
2020/11/3
31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之处为:
①皮疹在面部不显著;
②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一般升高;
③抗核抗体阴性
④好发年龄是婴幼儿及男孩多见
2020/11/3
32
急性期治疗
首选阿斯匹林(剂量?疗程?)
因抗炎、抗血小板凝集作用而被广泛用于治疗川崎病,有关不同剂量在川崎病抗炎疗效的差别及剂量与冠脉损伤CAL发生率关系的
川崎病病案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