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示。它表示晶闸管的阳极与阴极间的电压和它的阳极电流之间的关系。通过特性曲线,可得出晶闸管导通和关断的下列结论。在正常情况下,晶闸管导通的必要条件有两个,缺一不可: (1 )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 阳极电位高于阴极电位)。(2 )加上适当的正向门极电压(门极电位高于阴极电位) 。晶闸管一旦导通,门极就失去了控制作用。正因为如此,晶闸管的门极控制信号只要是正向脉冲电压就可以了,称之为触发电压或触发脉冲。退出要使晶闸管关断,必须去掉阳极正向电压,或者给阳极加反向电压, 或者降低正向阳极电压,这样就使通过晶闸管的电流降低到一定数值以下。能保持晶闸管导通的最小电流,称为维持电流。当门极没有加正向触发电压时,晶体管即使阳极和阴极之间加上正向电压,一般是不会导通的。 (1 )断态重复峰值电压 U DRM 。指在门极开路而器件的结温为额定值时,允许重复加在器件上的正向峰值电压。若加在管子上的电压大于 U DRM ,管子可能会失控而自行导通。(2 )反向重复峰值电压 U RRM 。指门极开路而结温为额定值时,允许重复加在器件上的反向峰值电压。当加在管子上反向电压大于 U RRM 时,管子可能会被击穿而损坏。通常把 U DRM 和U RRM 中较小的那个数值标作晶闸管型号上的额定电压。在选用管子时,额定电压应为正常工作峰值电压的 2~3 倍,以保整电路的工作安全。退出(3 )额定正向平均电流 I F。其定义和二极管的额定整流电流意义相同。要注意的是若晶闸管的导通时间远小于正弦波的半个周期, 即使 I F 值没超过额定值,但峰值电流将非常大,以致可能超过管子所能提供的极限。(4 )正向平均管压降 U F。指在规定的工作温度条件下,使晶闸管导通的正弦波半个周期内 U AK的平均值,一般在 ~ 。(5 )维持电流 I H。指在常温门极开路时,晶闸管从较大的通态电流降到刚好能保持通态所需要的最小通态电流。一般 I H 值从几十到几百毫安,视晶闸管电流容量大小而定。(6 )门极触发电流 I G。在常温下,阳极电压为 6V 时,使晶闸管能完全导通所需的门极电流,一般为毫安级。(7)门极触发电压 U G。产生门极触发电流所必须的最小门极电压, 一般为 5V 左右。退出(9 )通态电流临界上升率。在规定条件下,晶闸管能承受的最大通态电流上升率。若晶闸管导通电流上升太快,则会在晶闸管刚开通时,有很大的电流集中在门极附近的小区域内,从而造成局部过热而损坏晶闸管。 (1)管脚的判别。用万用表 R×100 ?档,分别测量各管脚间的正、反向电阻。因为只有门极 G 与阴极 K 之间正向电阻较小,而其他均为高阻状态,故一旦测出两管脚间呈低阻状态,则黑表笔所接为门极G,红表笔所接为阴极 K,另一端为阳极 A。(8 )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在额定结温和门极开路的情况下,不导致晶闸管从断态到通态转换的最大正向电压上升率。一般为每微秒几十伏。 tudd退出(3 )晶闸管额定电压的选择。晶闸管实际工作时承受的正常峰值电压应低于正、反向重复峰值电压 U DRM 和U RRM ,并留有 2 ~3倍的额定电压值的余量,还应有可靠的过电压保护措施。(4 )晶闸管额定电流的选择。晶闸管实际工作通过的最大平均电流应低于额定通态平均电流 I Ta ,并应根据电流波形的变化进行相应换算,还应有 ~2倍的余量及过电流保护措施。(5 )关于门极触发电压和电流的考虑。晶闸管实际触发电压和电流应大于晶闸管参数 U GT和I GT ,以保证晶闸管可靠地被触发,但也不能超过允许的极限值。(2 )管子质量的判别。用万用表 R×100 ?档,若测的以下情况之一,则说明管子是坏的。①任两极间正反向电阻均为零。②A、K 间正向电阻为低阻(注意:测量过程中黑表笔不要接触 G 极)。③各极之间均为高电阻。退出 4. 应用电路退出 双向晶闸管就其功能来说,双向晶闸管可以被认为是一对反并联连接的单向普通晶闸管。它和单向晶闸管的区别是:第一,它在触发之后是双向导通的;第二,在门极中所加的触发信号不管是正的还是负的都可以使双向晶闸管导通。 2 3 1 G MT1 MT2 MT2 MT1 G N P N P N N 电极1 电极1 电极2 电极2 门极(控制极) 门极(控制极)退出(1 )第一象限触发 MT2+ 、 G+ 。即相对于电极 MT1 、 MT2 的电压为正;门极 G的触发电流为正。(2 )第二象限触发 MT2+ 、G–。即相对于电极 MT1 、 MT2 的电压为正;门极 G的触发电流为负。(3 )第三象限触发 MT2 –、G–。即相对于电极 MT1 、 MT2
(2)反向重复峰值电压URRM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