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城堡》观后感
玻璃城堡,最终还是没有建成。观影全程都在期盼,期盼能够出现奇迹:一座明晃晃的玻璃城堡镶嵌在葱郁的山峰,哪怕只是一小间敞亮的阳光房也好,能让孩子们惶恐的眼神重新迸发光彩。可是,并没有。只留下泛黄的手写图纸、填满垃《玻璃城堡》观后感
玻璃城堡,最终还是没有建成。观影全程都在期盼,期盼能够出现奇迹:一座明晃晃的玻璃城堡镶嵌在葱郁的山峰,哪怕只是一小间敞亮的阳光房也好,能让孩子们惶恐的眼神重新迸发光彩。可是,并没有。只留下泛黄的手写图纸、填满垃圾的地基,以及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父亲口口声声说要给四个儿女建一座美丽的玻璃城堡,结束颠沛流离的四海为家,可始终停留在纸面上,自己酗酒嗜赌,喜怒无常。母亲也是秉持空想主义的生活态度,放弃可以变现百万美金的土地,宁愿流浪街头,翻捡垃圾度日。 主人公珍妮特是家中的二女儿。幼时的她常常忍饥挨饿,正在作画的妈妈说:做一顿几小时就会消化的午饭与创作一副永存的艺术品那个更值得。小小年纪的孩子只得垫着板凳自己去烧火做饭,结果裙摆撩着火苗,被烫伤的皮肤像鱼鳞般可怕。 孩子们渐渐长大,渐渐失望,彻底明白只有彼此抱团、打工存钱,才能逃离家庭。每当一个孩子毅然决然地出走,父母就会咆哮,就像灰狼丢失了小崽一样,绝望地嚎叫。可真的需要他们养育和保护时,却不闻不顾,或者借酒消愁,或者四处逃债。 当小妹妹莫琳最后一个离家,选择了直线距离最遥远的西海岸。她不仅要远离父母,也刻意与哥姐疏远。家里待得最久的一个,也是最孤单、最无助,伤得最深的一个。 后来,当珍妮特的事业发展进入正轨,将未婚夫带回家试图重新修复亲情关系。顽固不化的父母仍然百般指责,甚至不请自来闯到女儿的订婚派对上搅局。积郁已久的女儿终于爆发了,愤然指责“只说不做”的父母从来没履行责任,最好大家永不相见。 这样离奇的家庭关系,真有点不可思议,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珍妮特就是本片编剧,成为卓有成就的记者和作家,以亲身经历为背景,写出了原著小说。片尾彩蛋还出现了全家真实的生活影像,一个个比银幕角色还要个性鲜明,形神兼备。
按说呢,这样一部几乎是对不靠谱的父母奇葩行径控诉的电影,理应是灰色压抑的基调,但编导对于情节处理异常理性克制,客观中立而不宣泄敌意,娓娓道来,时而温馨深沉,时而幽默风趣,爱恨交加,最终达到彼此和解,真正放下。 也许每个父母都不完美,在新生命到来时,没人担保自己完全够格。只不过有的父母尚能觉醒不断自身成长,懂得关爱与控制的边界;有的父母缺乏反思,固化止步,让孩子遭受不该有的童年阴影。 诚然,一对志同道合的夫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并非错,散养式的教育也客观上促使孩子们学会勇于冒险。但于父母的身份来说,疏于保护给孩子带来永久性的安全感缺失,比如主人公对于食物匮乏的本能恐惧,以及同伴侣关系的疏离冷淡,仍是童年经历留下的印记。 珍妮特像绝大多数人一样经过了艰难的跨越,从童年的崇拜信赖,觉得父母无所不能;到青年阶段的反抗挣脱,看似父母一无是处;最后到平和地对待老迈无力的父母,能够静心探究上一代的心路
《玻璃城堡》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