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民生工程实施问题调查报告 360 0 字实施民生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徽作出的战略决策,已经实施七年。如何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一、民生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我省民生工程从 2007 年开始实施,从最初的 12 项逐步增加到 33 项,到 2012 年财政累计投入 1887 亿元,受益人口逐步覆盖到 6000 多万人,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学有所教基本实现,病有所医制度体系、机构设施基本构筑,老有所养实现制度全覆盖,住有所居保障力度逐步加大,劳有所得注入新的活力,困有所济逐步覆盖到各类困难群体,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民生工程,探索了一条以项目化手段发展社会事业、用工程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的路子,打造了一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亮点品牌。一是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了民生事业发展。坚持将民生项目和资金向三农领域、困难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其中涉农项目投入约占八成。带动财政民生支出大幅增长, 2012 年,全省民生支出 亿元,增长 %, 占财政支出的 80% ,有力促进了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发展。二是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促进了公共财政职能发挥。民生工程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减少了群众用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医疗、上学、抗灾等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增加了群众的转移性收入,同时还扩大了社会投资。据统计, 2007 年以来全省城乡居民收入中转移性收入的年均增幅分别达到 17% 和 26% ,是四项收入中最高的, 超过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幅 5和 个百分点。三是促进了社会和谐,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社情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全省群众对民生工程综合满意度每年都在 80% 以上,有七成项目群众满意度达到 85% 以上。通过实施民生工程,维护了大局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 2011 年全省信访总量比 2007 年下降了 % ,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建立了指标量化、项目管理、考核严格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每年每一项民生工程都有明确的实施目标和政策规定,有清晰的责任主体和实施程序,有严格的监督办法和评价机制,项目化、工程化特色明显,构建了目标能量化、实施有抓手、结果可考核的工作平台,逐步形成了党委政府负责、财政牵头抓总、部门合力推进、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正如省委书记张宝顺所说:民生工程牵头工作放在财政部门,等于是抓住了牛鼻子。二、民生工程面临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对改善民生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五有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二是提出到 2020 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的目标,从改善民生到收入倍增,标志着民生工作重心已经从保障上升到改善阶段。三是提出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目标,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政策制度更加完善规范。兄弟省市民生事业发展呈现新态势。陕西省 2008 年实施了八大民生工程,提出五年实现上学就医不再难、养老就业有保障、贫困家庭有住房、家家用上干净水、社区服务广覆盖、油路信息通到村的目标。海南省 2009
党风廉政民生工程实施问题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