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编者按】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试卷中的分值为20分。对常见的实、虚词的理解是考察的重点,考生复习时在这一块投入的精力最多,,在于没有找到文言文实、虚词的规律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编者按】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试卷中的分值为20分。对常见的实、虚词的理解是考察的重点,考生复习时在这一块投入的精力最多,,在于没有找到文言文实、虚词的规律,把精力都投入到死记硬背,或大量的机械性的训练上,结果事倍功半!
大家知道,文言文实、虚词都具有一词多义,?答案是没有必要。对于文言实词,笔者认为,只需要记住其根本义就行了,其他的引申义比喻义只需要作一般的理解。例如“本”,其根本义是“树根",除了特殊情况,古汉语中一般都采用根本义,这就是规律。实词的根本义和造字法有关,“本”在造字法上是一个指事字,“木”下加一点,指明是树木的根,,从造字法上去把握文言实词的根本义,准确而又直观,是一条捷径!(精品文档请下载)
文言实词的用法复杂多变,要把它们一一记住,是很要费一番脑筋的。记住了也不等于就掌握了,考试时照样会出错。因此,把握文言实词的用法的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文言实词的用法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遵从语法规律。对考生而言,只需记住现代汉语的“主谓宾定状补”,然后套用在文言文的详细语句中,问题一般都能迎刃而解。(精品文档请下载)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事"作为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之”,因此它活用了,即“名词活用为动词"。“兄”处在主谓之间,是状语,而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充当状语的,因此它也活用了,即所谓的“名词活用作状语”.(精品文档请下载)
例句:1、必先苦其心志,、天下苦秦久矣。
“苦”是形容词。1句中的“苦"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了宾语“其心志”.我们知道,形容词是可以充当谓语的,如“江水绿了”、“枫叶红了",,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以理解为“使其心志苦”。2句中的“苦”情况和1句一样,因此它也活用了,可以理解为“以秦为苦”,或“苦于秦",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所谓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完全是根据翻译的情况来定义的。1、2句中的“苦”也可分别翻译为“折磨"和“仇恨”,那么就是一般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但许多考生仍然摸不着头脑。其实,文言虚词比实词更具有规律性。我们知道,文言虚词都是由实词演化而来的,所谓“实词虚化”,就是这个道理。例如“之",最初是一个动词,“走路”的意思,后来虚化了。在文言文阅读中,怎样鉴别它是实词还是虚词呢?关键还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精品文档请下载)
例句:1、吾欲之南海。2、郑商人玄高将市于周,遇之。
1句中“之”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后面接宾语“南海”,“之"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前面有谓语动词“遇",因此它是代词(在文言文中,代词是属于虚词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虚词和实词较容易鉴别,但虚词里的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nrdwb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