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跟孔子学当老师》有感
假期仔细研读了周勇老师的教育名著《跟孔子学当老师》,掩卷深思,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决和沉着。,不仅因为他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更因为他的精神可以读《跟孔子学当老师》有感
假期仔细研读了周勇老师的教育名著《跟孔子学当老师》,掩卷深思,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决和沉着。,不仅因为他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更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老师的“根”。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指导我们老师学习的准那么。“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些中国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风景,这些深深卷入了我们的教育生活的美妙语词,蕴藏着一份宗教般忠诚、炽烈、隽永的”教学之恋”。最让我感动的也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教学之恋:老师的终极命运》。
孔子对待教学的态度比喻成“孔子式的爱情"。孔子是把教学当作“恋人”一样对待的,孔子对教学的痴迷程度,就像柏拉图把自己的全部爱情奉献给真理。在没有职称、没有工资,甚至连固定的教学场所也没有的情况下,孔子还是全身的投入和付出,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孔子“终身坚持一种信念”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就内涵而言,孔子的教学之恋除了是以自己的爱学习、爱仁心和爱人生等等大爱作为根底,更表现为他对颜渊、子路、子贡等学生的无私忘我的大爱。孔子以其一生的经历证明,教学,绝对有如“佳人”一般,可以让深爱着它的老师体验到人间的极致情感。另外一点我认为孔子能做到“诲人不倦”也是因为遇到了颜渊这样诚恳、刻苦、听话的学生,孔子把他视为自己的“命”.假设颜渊有事不能来上课,“牛”的甘为老师牺牲性命的学生,孔子怎能不“诲人不倦”呢?如今的老师假设不能做到“诲人不倦"可能是因为没有遇到颜渊式的听话的学生吧。无论怎样,我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耐心等待并幸运的遇上颜渊式的学生,甚至遇上比颜渊还要好的学生,进而有时机好好体验一下什么叫“诲人不倦”。至于多数非颜渊式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那么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孙凤娇(精品文档请下载)
,跟孔子学当老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