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日本的“纵向社会”中的“场所”的构造.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日本的“纵向社会”中的“场所”的构造
摘要:日本于1945年战败后致力于国家复兴,在举国努力下,日本经济进入了世界罕见的高速发展期,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1955年到1973年的19年间,日本的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超过了10%,甚格(身份)。例如,他会首先说自己属于A公司、S公司,而不是说自己是营销人员还是工程师。这里强调的“场所”,也就是公司、大学这种界限,对于了解社会上的集团构成和集团意识具有很大的作用。而个人的身份本身却成了次要的问题。
这种集团意识也表现在日本人使用的下述说法上。他们把自己所属的单位、公司或政府机构、学校等说成“我家的”,把对方的单位称作“府上的”。
并且,这一点也可以通过日本的“家”制度进行说明。中根指出,和中国不同,构成“家”的最基本的因素,不是继承家庭的长子夫妇和其双亲老夫妇一起生活的形式,也不是所谓存在家长权这一权力结构,而是指生活共同体。也就是说,“家”不是由于相同学院的人构成的集团,而是在“家”这个场所中生活的人构成的集团。所以,与嫁到他人家去的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女儿、姐妹相比,外来的妻子、儿媳具有无法相比的重要性。因此日本不仅会欢迎和自己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作为自家的后继者,自家的帮工和下属也可以堂堂正正地作为家里的一员,和原本家族的成员享受同样的待遇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也是日本社会重视“场所”的一个重要的表现。 中世纪有一种“家族乡党”的集团。用这种说法所表现的构成集团的方式,充分反映了按场所形成集团的方式。“乡党”是指家臣、下属的意思。“家族乡党”不是把同血缘者和乡党分开,而是让家族和乡党抱成一团构成一个社会集团。这正是日本式家庭的体现。“家”不同于“同一血缘”,而是通过共同生活的这一圈子来构成的一个场所。
四、“场所”社会的影响
根据确定的圈子以共同的场所为基础构成的社会集团,包含有不同身份的人。要让这样一些由不同身份的人组成的集团具有强大职能时,就必须讲究用某种方法培养出集团的凝聚力。
按照共同的身份组成集团时,由于其性质相同,即使不采取什么措施也能组成集团,集团自身也有明确的排他性。而不具有相同性质的人按场所组成集团时,其自身不具有构成社会集团的条件。为了进一步强化这个圈子,使其作为集团的作用更强,具体来说有两种做法:一是推动这个圈子里的成员使其具有整体感,另一个是建立一个内部组织,把集团内的各个人联系起来,巩固这个集团。
(一)助长了整体感和孤立性的雇佣关系
使用了上述方法的公司将职员变成了企业这个家庭的一员。它用终身雇佣制把以工作岗位为中心的职工构成一个封闭的社会集团。就像“全包式”这个名称做说的,除了工作,公司的职能还涉及职工的私生活,直到家属,至从公司宿舍生活、职工家属联谊会、结婚、生育、以及其他賀礼抚恤金的制度等都能看出。
像这样,成为了“大家族”的公司,在情感上全面地强调每个人都呢个参与到集团中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也就形成了强烈地孤立性。也就是说,在这种社会组织里,社会越是稳定,同类意识便越发淡薄,另一方面便从正面提出了“自家人”和“外人”这种差别意识。
生活在资格社会里的人,会不自觉的被同一资格这种网络与他人连接起来。因此和不相识的人也能正常的进行交流。与此相对,在日本,这种资格的网络难以发

日本的“纵向社会”中的“场所”的构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一点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