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一班幼四班教案-(2)
第 学前班 上册 数学 教案
课题:学习5的组成
周课时:
总课时:1
教学目标:1、学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
2、能根据图片的特征记录物体的数量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1.看图说数字。示图(幻灯片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板书:加法)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两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二 自 学
让学生看书上汽球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3只红汽球,1只蓝汽球,合起来有4只汽球。
三 讨论
师: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根据回答板书:3+1=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四 辅导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妈妈给我买回1个本子,我爸又给我买回2个本子,我一共有3个本子,1+2=3。
生2:我们家有2个大人,1个小孩,一共有3个人,2+1=3。
生3: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个班在二楼,1个班在三楼,一年级一共有4个班,3+1=4。
生4.我们教室讲台上面有1盏灯,我们座位上面有4盏灯,一共有5盏灯。1+4=5。
师:1只小兔和两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师:XXX同学真聪明!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表示。
板书:1 + 2 = 3
加号 等号
读作:1加2等于3。
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生1:加号像一个十字架,等吃像一双筷子。
生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一竖,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号啦,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五 检测
1.动手操作。
a. 第23页“做一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b. 看算式,摆小棒
2+1 1+1 2+2
c. 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汇报。
1+4 3+2 4+1 ……
2.发展题(印发)。
,先画○表示,再填得数(印发)
①1+2=□
②2+1=□
2+1=□ 3+2=□ 1+3=□
3.开放题:□+□=5
教学反思:学生认识了加号,理解加法的意义,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第 学前班 上册 数学 教案
课题:加法的认识第2课时
周课时:
总课时: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苹果树图、小草图
生:小棒或学具卡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自学
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三 讨论
全班交流算法。(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5)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四 辅导
辨析理解1、“做一做”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学生汇报算式;3+2=5 ,2+3=5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2、“做一做”第2题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
幼一班幼四班教案-(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