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专项课理论教案
2010~11
主 要 内 容
一、武术概述
二、太极拳
三、武术裁判法
一、武术概述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心,丰富文化生活;康复医疗,增进健康长寿等作用。
(二)太极拳运动特点
1、体松心静,呼吸自然
练拳时思想集中,肢体放松,以意念引导动作的变化和运行。按照动作的虚实变化,做到全身不该用力之处不用力,逐步达到以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呼吸自然平稳,深长细匀,并与动作和运劲协调配合,一般规律是“虚吸实呼”,“合吸开呼”,“起吸落呼”,不可勉强憋气。
掌握正确动作与自然相配合的腹式呼吸方法,可使练习时肢体更放松,注意力更集中,动作更圆活和沉稳。
2、动作弧形,虚实分明
动作变换要走弧形,不可直来直去,生硬转换。重心移动要平稳、虚实分明,不可吊滞双重。
太极拳以“阴阳”理论作指导,每招每势都有阴阳转换,即虚与实的转换。因此,虚实的变化贯穿整个套路之中。
3、上下相随,圆活完整
动作要以腰为轴,圆转自如,带动四肢上下配合,完整一体。举手投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都要做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手与足合。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和头融天、脚融地、胸融空的天、地、人的大三合。
4、均匀连贯,衔接和顺
太极拳讲究一动无有不动,而且始终以意念引导动作。动作之间要势势相连,绵绵不断,整套动作缓慢匀速地运动,有行云流水的舒畅感。遇有发劲、拍脚动作,速度可以有所变化,但需保持前后衔接自然,气势完整不散。
5、轻灵沉稳,发劲适当
太极拳是一种轻灵、缓慢、沉稳的拳术。有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之说。太极拳基本姿势和具有气沉丹田要求的腹式呼吸使身体重心下沉,无论使行步还是定势,步型步法既轻灵又沉稳。发劲要起于腰腿,达于两手;抖擞而有弹性,做到刚中寓柔,刚柔相济。
(三) 基本动作及方法
1、身 型
头:虚领顶劲。
运动中随各种动作的要求,头部沿着纵轴转动,不能前倾后仰、左右歪斜。面部应自然,口轻闭,舌尖微抵上颚,用鼻呼吸。
颈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肌肉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
肘沉坠松垂,自然弯曲,不可僵直或扬吊。
腕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指
意劲贯注指尖,以中指或食指领劲。
胸
胸舒松微内含,不可外挺或内缩,称作“含胸”。
背
背舒展伸拔,不可弓驼,大椎鼓起,这部分皮肤有绷紧之感,称作“拔背”。
腰
腰松活自然,不可后弓或前挺。
腹
腹宜松舒,吸气小腹内收,呼气小腹外突,不可一味“气沉丹田”。
脊
脊中正竖直,不要左右歪扭。
臀
臀向内收敛,不可外突或摇摆。
胯(收敛)
胯松正缩收,不可僵挺或左右突出。腰、胯相连,转动时要一致。
腿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旋转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明。
前进用足跟着地,后退用脚前掌着地。
2、手 型 (1)拳
拳:五指自然卷屈,拇指压于食、中指第二指节上。握拳不可太紧,拳面要平。
(2)掌
掌:五指自然舒展,掌心微含,虎口呈弧形。
(3)勾
勾:五指尖自然捏拢,屈腕。
3、步 型 (1)开立步
两脚平行开立,宽不过肩,两腿直立或屈蹲。
(2)弓 步
前腿屈膝,大腿斜向地面,膝与脚尖垂直,脚尖直向前。后腿自然伸直,脚尖向斜前约45度-60度,两脚全脚着地。
(3)虚 步
后腿屈蹲,脚跟与臀部基本垂直,脚尖斜向前,全脚着地。前腿稍屈,用前脚掌、脚跟或全脚着地。
(4)仆 步
一腿全蹲,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另—腿自然伸直 于体侧,接近地面,全脚着地,脚尖内扣。
(5)独立步
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屈膝提起,举于体前,大腿高于水平。
4、手法 (1)掤
手臂呈弧形,前臂由下向外张架,横于体前,掌心向内,高与肩平,着力点在前臂外侧。
(2)捋
常以两手一前一后、掌心一上一下相辅助,有随腰旋转,向后下方回捋之势。
(3)挤
通常前手手背向外,另一手辅助,手臂呈弧形,向前挤出,同时,腰身向前进中寓后坐之意。 挤出后两臂撑圆,高不过肩,低不过胸,着力点在后手掌指和前手的前臂。
(4)按
两手心向前、向下按。有迎截外力并引为向下之意。
(5)搂 掌
掌自
武术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