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数学课堂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浅析.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数学课堂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浅析
沐川县实验初级中学 温 晓
“悬念”的意义有点接近于疑问,但更迫切,它是一种特殊学习心理体验,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浅析
沐川县实验初级中学 温 晓
“悬念”的意义有点接近于疑问,但更迫切,它是一种特殊学习心理体验,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究,: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悬念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具有宏大的促进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和疑问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文将结合本人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际体会,谈谈实际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精品文档请下载)
我先谈我的总的看法是悬念的设置可追求但不可强求。在实际在教学情境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在这种原那么下,我觉得可以有下面的一些方法。(精品文档请下载)
一、开课,设“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那么小进,大疑那么大进",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疑”,老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可激“疑”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设“疑”.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老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老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学习一开场,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究的主体地位上。又如在教学
“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说数,然后我一口说出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结果每道题都是我又对又快。这样学消费生了疑,迫切想知道这种计算方法,从而造成了知识上的悬念,进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新课,精“问”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适当地选择、安排提出好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好胜心和创造力。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如今可以用很多方法去测量圆的周长,那么老师黑板上这个圆谁能测出来吗?学生发现不能,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我又问:“如今不可以采用直接测周长的方法了,那又应该怎么办呢?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你觉得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的也很结实.(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反响练习,造“错”
在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和对之间的穿插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本质规律。如:
我曾教学四那么混合运算时,出示了一道容易出错的复习题:27—27÷3。学生在草本上计算后,大多数同学的计算步骤如下:①27-27÷3=0÷3=0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强信息:“27-27",削弱了计算顺序这一信息,造成了计算的

数学课堂教学中悬念的设置方法浅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upcfxx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