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长的极限》读书笔记
《增长的极限》最初写于1972年,曾因论点“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引起激烈争议。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此书一版再版,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其价值,低碳经济、生态足迹正在走入人们的生活,更大的价值也正为人们所接受,即增长应被走过头了,意外而不是有意地超出了界限。第二章驱动力:指数型增长,揭示了在地球系统中,人口增长、工业资本增长都是指数型增长,他们各自构成正负反馈圈。第三章极限:源与汇,在分析源与汇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们应转变观念,靠资本而不是收入来生活。第四章World3模型:有限世界的增长动态,在详细介绍了world3模型的结构后,探讨了极限与无极限、极限与时滞、过冲与振荡、过冲与崩溃之间的关系,并用world3模型进行了两个场景的模拟,得出结论:如果不转变方式,按照现在的源的消耗速度,即使有更多的源,崩溃也可能不可避免。第五章从超载极限中返回:臭氧的故事,以臭氧洞为例,讲述了一个从超越极限中返回的故事,目的在于给人希望。第六章技术、市场与过冲,通过“粮食危机”、“土地侵蚀危机”等几个场景的模拟,指出单单依靠技术和市场,而不改变系统的结构性因素,过冲依然会发生。第七章向可持续系统过渡,通过多个场景的模拟,指出通过改变地球系统内的技术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人类生态足迹有望回到可持续的界限之下,并且这种改变越早做出越好。第八章向可持续状态过渡的工具,介绍了一些向可续社会过渡的工具:想象、网络、说真话、学习和爱。
(一)掌握系统分析方法,学会系统思考系统思考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遗漏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或构成实体,更不能仅从自己的本位出发;二是考虑问题要有深度,不能就是论事,要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明白影响系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关系;三是考虑问题要有动态眼光,不能只看到眼前和当下的状况,要在洞悉系统结构基础的一定程度上“预见未来”;当然,也要考虑动态关系中广泛存在的“时间滞延”,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使得系统行为复杂多变,甚至难以预测。
虽然我们遇到的实际情况日新月异、十分复杂,但只要化繁为简,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能将上述三项基本原则应用到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一是设计解决问题方案时,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相关者,不同程度的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这样的改革方案才容易取得成功;二是思索问题时,不要只是看表象,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否则治标不治本,全做不用功;三是培养发展眼光,对于企业和行政单位都至关重要,作为企业,只有具备发展眼光,才能洞察商机,走在行业前列,作为行政单位,只有具备发展眼光,才能保证政策更好的落实下地,取得显著成效。
(二)理解过冲本质,有效防止过冲过冲,是指意外而不是有意地超出了界限,简而言之就是走过头了。小到人体大到星体,导致过冲的原因大致相同。一是增长、加速或快速的变化;二是超出某种形式的界限或者阻碍后,运动中的系统就会变得不安全;三是在感知或反应上存在滞后或失误,无法努力将系统控制在其界限之内。过冲是普遍存在的,可以是实物的,如石油使用量的增加;也可以是组织上的,如人口数量的上涨;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如人们消费目标的不断提高;也可以是金融、生物、政治或其他形式。界限也同样多种多样,固定的空间、有限的时间、人体的、生物的、生态的等等。滞后也会由多种原因出现,不注意、数据错误、信息滞后、
《增长的极限》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