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学习知识点:
1. 石油沥青:石油沥青的组成与结构,石油沥青的性质与检测方法、技术标准,石油沥青的选用。
2、煤焦油与煤沥青:煤焦油,煤沥青及其技术性质。
3、高聚物改性沥青:树脂改性沥青,橡胶改性沥青。
0-3000
-
-
红褐至黑褐色的粘稠半固体,多呈中性,少量酸性,熔点低于100℃。
是决定沥青塑性的组分。树脂含量增加,塑性增大,温度敏感性增大,反之降低。
地沥青质
5%-30%
1000-5000
-
-
黑褐至黑色的硬而脆的固体微粒,加热后不溶解,分解为坚硬的焦炭。
是决定沥青粘性的组分。含量高,沥青的粘性大,温度敏感性小,塑性低,脆性增加。
石油沥青
(二)石油沥青的结构
胶体理论:油分和树脂可以相互溶解,树脂能浸润地沥青质,并在地沥青质的超细颗粒表面形成树脂薄膜。所以石油沥青的结构是以地沥青质为核心,周围吸附部分树脂和油分的互溶物而构成的胶团,无数胶团分散在油分中形成胶体结构。
溶胶型结构:沥青中油分和树脂含量较多,其塑性、温度敏感性较大,粘性小,开裂后自愈能力强。
凝胶型结构:沥青中地沥青质含量高,胶团外围膜层较薄,分子间吸引力较大,塑性、温度敏感性较小,粘性大,开裂后自愈能力差。
溶凝胶型结构:沥青中地沥青质含量适中,性质介于溶胶型和凝胶型之间。
石油沥青
二、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
1、粘滞性(粘性)
概念:沥青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反映沥青软硬、稀稠的程度。
评价指标:针入度和相对粘度。
测定方法:标准粘度计和针入度仪法。
对于在常温下呈固体或半固体的石油沥青是用针入度表示粘性的大小。标准测定方法为:在25℃条件下,以重量100g的标准试针,经历5s贯入试样中的深度,以1/10mm为单位表示。针入度愈大,粘性愈小。
对于液体沥青,用标准粘度计测定粘度。标准测定方法为:在规定温度(20℃、25℃、30℃或60℃)、规定直径(3、5或10mm)的孔流出50ml沥青所需时间的秒数。
石油沥青
2、塑性:
概念:塑性指石油沥青在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而不破坏,除去外力后,则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的性质。
评价指标:延度(伸长度),单位cm。延度越大,塑性越好。
测定方法:把沥青试样制成8字型标准试模(中间最小截面积1cm2),在规定拉伸速度(5cm/min)和规定温度(25C)下拉断时的长度,即为延度,用cm为单位表示。
影响因素:
树脂含量较多,其他组分含量适当时,则塑性较大;
温度升高,塑性增大;沥青膜层厚度越厚,则塑性愈大。
延度
沥青延度试验
石油沥青
石油沥青
3、温度敏感性:
概念:石油沥青的粘性和塑性随温度升降而改变的程度。
评价指标:软化点,它是沥青材料由固态转变为粘流态时的温度。
测定方法:环球法
影响因素:
地沥青质含量高,软化点高,温度敏感性减小;
沥青中蜡含量高,增大其温度敏感性;
加入矿物粉末填料(滑石粉、石灰石粉等)可减小其温度敏感性。
石油沥青
4、大气稳定性:
概念:指石油沥青在热、光、氧和潮湿等因素长期作用下,抵抗老化使性能稳定的程度。
老化现象:上述因素作用下的变化 沥青各组分发生递变,油分和树脂含量逐渐减小,而地沥青质含量逐渐增多,流动性和塑性降低,硬脆性增大的过程。
评价指标:蒸发损失百分率、蒸发后针入度比以及老化后的延度。蒸发损失愈小或蒸发后针入度比愈大,则大气稳定性愈好,“老化”愈慢。
测定方法:测量在160C下蒸发5小时后,沥青的针入度与蒸发前针入度比值的百分数,即为蒸发后针入度比。
影响因素:
石油沥青中油分含量高,则大气稳定性差。
石油沥青
5、溶解度:
石油沥青在三氯乙烯、四氯化碳或苯中溶解的百分率,以表示沥青中有效物质含量,即纯净程度。不溶解的物质会降低沥青的性能,应加以限制。
6、闪点
加热沥青至初次闪火(有蓝色闪光)时的沥青温度。
7、燃点或着火点
加热沥青,并与火接触能持续燃烧5秒以上时的温度。
石油沥青
三、石油沥青的标准、选用
1、石油沥青的牌号
石油沥青的牌号是根据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等划分的,并以针 入度值表示。
2、建筑石油沥青
牌号越小,粘性越大(针入度越小);
牌号越大,塑性越差(延度越小);
牌号越大,温度敏感性越小(软化点越高)。
3、道路石油沥青
牌号越大,粘性越小(针入
8.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