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喝牛奶的故事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谆谆教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是幼儿一到家里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幼儿很容易形成双面特性,对幼儿的开展非常不利。
早点时间:教师〔两位带案例:喝牛奶的故事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谆谆教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是幼儿一到家里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幼儿很容易形成双面特性,对幼儿的开展非常不利。
早点时间:教师〔两位带班老师〕在整理小朋友早锻炼时脱下的一大堆的衣服,小朋友们去盥洗室小便、洗手准备吃点心。没几分钟小朋友洗好手陆续进活动室,老师连忙放下手中的活,拿起用热水焐好的牛奶,一个个帮孩子们或插上吸管或剪口子倒入杯子,手脚忙碌不停,而这时的孩子们坐在座位上,有的在嬉闹,有的在玩杯子,有的在叫:"老师我还没喝到牛奶!";┄┄
二、分析:
我们常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幼儿学会生活";挂在嘴边,而事实上却事事不放心、事事包办,让孩子生活得舒舒服服。且现在平安工作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师情愿自己忙一点、累一点也不敢放手,只怕有闪失。?纲要》指出:"要防止过度爱护和包办代替,激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而现在在孩子们的眼中,原来这些应该自己完成的小事竟成了老师的事!因此培养幼儿生活的自理意识和能力势在必行。
三、教师采取教育策略:
1、第一步:让幼儿自己给牛奶插管子,树立"自理";意识
教师把牛奶和吸管分发到每一组,让孩子们自己插管子喝牛奶。第一天的情况真是惨不忍睹:一些孩子看着牛奶不知如何下手,一些孩子咬牙切齿地咬着牛奶袋子,还有一些孩子生硬地戳,把牛奶戳成了"洒水壶";,全班四十个孩子竟然没几个会自己喝牛奶,桌子、椅子、地面、衣服上随处可见牛奶的踪影。"老师你帮我戳";"老师我不会";"老师XX打翻了";"老师我衣服上有牛奶";┄┄声音此起彼伏。当时我真的有点激动:还是我来吧!但最终我还是狠下心来:"今天老师谁也不帮,你们自己想方法喝牛奶!。";艰难的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第三天┄┄一个星期过去了,"老师我不会喝";的声音一日日地减少了,孩子们终于意识到"要自己喝牛奶";了!
2、第二步:探索如何插管子,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喝牛奶不会插管子怎么办?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怎么样插管子又快又好?";孩子们纷纷介绍了自己的方法,大致概括一下,有下列四种办法:
方法一:用嘴巴咬开一个角,再插入管子。
方法二:从中间〔背面〕的接缝中插入管子。
方法三:拎住一角,从顶部插入管子。
方法四:用剪刀剪
案例:喝牛奶的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