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 (1)
教学内容:鸡兔同笼(教材P112—113例题及练习二十六1---3题)
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代数鸡兔同笼 (1)
教学内容:鸡兔同笼(教材P112—113例题及练习二十六1---3题)
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假设法和代数法。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合适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过程:
准备。
口算。
1+2% ×16 10÷1% 8×125%
故事导入:
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究了。
出示鸡兔同笼原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
尝试探究。
1、讨论:题中的数据大吗?便于我们解决问题吗?那怎么办?(化繁为简)
出示尝试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9个头,从下面数,有2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自学课本P113—114,思考:
①课本中有哪几种方法?各是怎么想的?
②如果假设笼子里都是鸡,先求出的是谁?是怎样思考的?画图帮助自己思考一下。
③如果假设笼子里都是兔,先求出的又会是谁?
④列方程解答时,所用的等量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设兔的只数为X?
⑤古人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小组交流、讨论。
生尝试解决尝试题。(找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板演)
学生汇报,讨论、交流各种方法的解题思路,着重引导学生画图理解假设法和方程法。
老师讲解,并引导归纳:
鸡兔同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