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详细讲解
第1页,共6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说出来,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叫借代。
●借代
定义
借代的特点
借体、本体不能同时出现
第2星期二
对偶的上下联一般是两个句子,如以上各例;也有的是句子成分。
(1)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鲁迅《伪自由书·前记》)
(2)对于他们,第一步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第16页,共6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对偶和对比的区别
“对称”
对比的特点是“对立”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比主要是从意义上说的
第17页,共6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反对”(如“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来说是对比,就形式来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方法的兼类现象。
第18页,共6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设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的修辞方法,叫设问。
(l)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国际歌》)
(2)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第19页,共6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设问的作用
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有时出现在篇首或段首,起到承上后下的过渡作用。
第20页,共6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反问(反诘)
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的修辞方法,叫反问。
常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1)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2)这也不足为奇。那时候的水井差不多全是这样的,凿那窝儿是为了掏井工人上下方便,这又说得上什么秘密呢?(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第21页,共6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第22页,共6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难点
重点
分析
第23页,共6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借喻与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
借代的本质是“代”, 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
第24页,共6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
第25页,共6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如用“抗日战争像干戈”,“中国共产党像延安”予以表述就闹笑话了。它们之所以能替代,是因为本体、借体有密切的相关性:干戈为武器,与战争有关;延安为革命圣地,与中国共产党有关。
第26页,共6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⑵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 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
(3)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第27页,共6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比拟和比喻
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
“比”性。
第28页,共6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比喻和比拟的不同在于 ⑴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⑵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
第29页,共6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比喻与象征
在概念上,
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修辞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
象征则
修辞手法详细讲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