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进
【摘 要】软件工程课程往往重理论轻实践,达不到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提出从采用案例教学法、重视课程设计和加强校企合作三方面来进行实践教学改进。
【关键词】软件工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进
【摘 要】软件工程课程往往重理论轻实践,达不到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提出从采用案例教学法、重视课程设计和加强校企合作三方面来进行实践教学改进。
【关键词】软件工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268-01
一、教学现状
软件工程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工程化知识和方法进行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和项目管理,是一门指导学生科学规范进行软件开发的实践性很强的重要课程。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师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局限和约束,老师往往注重讲授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而给学生设计的相关实验和实践少之又少。整个课程下来,更像是一门理论课程,纸上谈兵。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完全背离了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出具有工程化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学生,无法培养出紧跟业界发展和顺应社会发展的软件工程高端人材。因此,有必要加强实践教学的改进,以期达到培养人材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的改进措施
。
软件工程课程中涉及到大量软件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原理和方法,这些理论对于学生开展科学规范的软件开发实践有着很强指导意义,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工作,学好基本理论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传授实践经验,授课老师可以多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践案例的展示、讲解和分析,学生容易直观地观察到相关原理方法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积极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自己的软件开发实践。例如在讲授软件概要设计时,都会采用模块化方法将复杂问题进行简化处理。如果只是泛泛而论模块化的定义、优点和方法,学生只会感觉很虚幻。老师将精心准备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务管理系统开发实例展示出来,效果就会完全不同。面对系统中学生、老师和教务管理人员纷繁复杂的功能需求分析,如何将它们简化归类处理,这就要用到能达到分而治之效果的模块化方法进行概要设计。依据功能属性将系统分成学生管理功能模块、老师管理功能模块和管理人员功能模块,并用层次结构图将系统各功能模块描述出来。
2-1 教务管理系统模块图
。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软件工程中所用到的原理和方法,通常授课老师会在某些章节准备相关实验。如需求分析实验,给出一个命题,让同学们几人组成一组,分别扮演客户、系统分析员和项目经理角色,通过讨论和交流来明晰系统的功能需求,并最终形成文档。软件测试阶段,给段程序代码,让同学们用所学的条件覆盖法和路径覆盖法设计测试用例进行测试。这些实验确实就某些知识点进行了对应实践,但这些实验都是相互独立的,缺乏关联性和系统性。软件工程开发各生命周期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紧密整体,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程化方法及思想开发软件,
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