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语文
徐玉红 【摘要】语文是一门充满智慧和魅力的科目,语文的博大精深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阅读者。阅读一篇课文,就像是经历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阅读一首诗,仿佛和诗人结成了朋友。学生从小学语文素材中阅读到的内容,也仅仅是其西望,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叹气,甚至于用双手去砸自己的头,这一系列的动作设计都是学生潜心研究的,却可以表现出孩子们独有的韵味,表演的学生快乐地沉浸其中,台下观看的学生一次次捧腹大笑,整个课堂洋溢着童趣的氛围,甚是有趣。
二、“未知”的转变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怪异的师生关系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转变,虽然新课改的浪潮一次高过一次,课改的步伐也并没有停止,而师生关系一直处于僵对局面,这是我所不愿意见到的,也是新课改不愿意看到的。“未知”的语文需要师生关系得以彻底转变,用新型的师生关系确保语文教学健康地发展。具体该如何转变师生关系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用学生的视角和思想去看待语文学等和民主。
比如,在教学《地球上的两顶“白帽子”》时,我想多数教师会直接“单刀直入”,为学生讲解地球上南极和北极的有关知识,这种教师主导型的,教师起关键作用的语文课堂往往会缺乏学生的参与,更不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我会在教学中学会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流,只有蹲下身子,才能以学生的高度来看待周围的事情。在教学之前,我先将课文的题目拿出来让学生分析。“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课文题目《地球上的两顶‘白帽子’》,你们看到了这个题目后会有哪些想法呢?老师在看到了这个题目后最想知道的就是这两顶白帽子到底是什么呀?”我提出的这个问题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的思维随之“舞动”起来,有的学生问道:“这两顶帽子为什么是白色的啊?”也有的学生问道:“白帽子为什么要加引号呢?”还有的学生好奇:“地球上的两顶白帽子是好的还是坏的呢?”……学生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整个课堂满是民主和自由的氛围。通多对题目的猜想,每一个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如果说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都是教师明确要求学生打开课本,那么本堂课一定是学生主动打开课本的,他们想要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也想要知道这篇课文到底在讲些什么。总之,在一定范围内转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给学生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学生自会感觉到自身的价值。
三、“未知”的情绪
绝大多数的教师都会认为语文是静止的,是“死”的,在我看来语文是动态的,是“活”的,我想在很多小学生的眼中,语文也同样如此。我在语文教学中会坚持用儿童的视角来看待语文教学,用儿童的视角来发现语文世界中的美,正是这种视角上的变换让我意识到了语文也是有情绪的。学生经常在背诵一篇课文时感觉到非常困难,总是记不住,背不完整,有的学生甚至于将书本扔到一边,这不是学生不良情绪的表现,这是语文在耍“小情绪”。我们在教学中要认识到“未知”情绪的存在,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燕子》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将这篇课文完整地背诵下来,为了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在早读课时间里,我专门抽出时间来了解学生的背诵情况,不出我所料,一些学生的背诵并不是非常顺畅。有的学生一遍一遍地阅读,却总是不能流利地、完整地背出整篇课文,看到一个学生一直在座位上默读,我就告诉他:“你
遇见“未知”的语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