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兰陵王入阵曲》的艺术特征.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兰陵王入阵曲》的艺术特征
〔摘 要〕《兰陵王入阵曲》为歌颂兰陵王的功绩而作,在隋朝被列为宫廷舞蹈,唐朝中后期以“非正声”遭到禁演,后传入日本。本文通过阐述和分析《兰陵王入阵曲》的历史成因及特点,介绍我国古代舞蹈的风貌,使人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时代,但也受到了汉代表演艺术强烈的综合性特点的制约,舞蹈也通常结合杂技、武术、滑稽表演等多种民间技术的综合性表演形式,通常称为“百戏”亦称之为“角抵戏”。
角抵戏按舞蹈特征大致可分为巾袖舞、道具舞、情节舞和舞像这四大类。道具舞在袁禾老师所著的《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和《中国舞蹈通史》中都谈道:“道具舞是舞者手执乐器、武器或物品而舞的舞蹈”③。道具舞包括很多种类例如《剑舞》《戚舞》《建鼓舞》等。情节舞是以歌舞的形式表现出简单故事情节。汉代较为出名的情节舞有《东海黄公》等。舞像带假面、著假行,著名的有《总会仙唱》《鱼龙蔓延》。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崇尚中原文化,在建国初期就恢复了角抵戏文化传统,并发展出具有鲜卑族特色的节目,例如勇猛的“五兵角抵”和“畏兽”等。公元534—535分裂为东魏和西魏,高洋在550年篡位建立北齐,角抵戏等文化表演的传统形式有了进一步改善和发展,从大杂烩的武术,杂技等多种技艺的表现形式中逐渐分离,有了自己的表现形式。 舞蹈《兰陵王入阵曲》是由百姓载歌载舞为纪念高长恭功绩所创作,在创作初期属于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音乐铿锵有力、冗长严肃,宛如战场上的号角,动作雄健有力,整个舞蹈根据兰陵王战场杀敌的情形所创作,从舞者出场到出剑,再到舞剑最后下场,再现了兰陵王战场杀敌的情形和故事,因此具有角抵戏情节舞的特征。而舞者从出场就手持银色短棒比作战场杀敌的长剑,模仿指挥、击刺、杀敌等兰陵王在战场上用剑的英勇表现,剑的应用贯穿整个舞蹈,因此具有角抵戏道具舞中《剑舞》的特征。《兰陵王入阵曲》表演时带着一个金色面具,眼睛似铜铃,嘴巴张开露出牙齿好似吃人状的形态,也展现出兰陵王貌美而戴面具以示敌的心理,因而舞蹈头戴面具具有舞像带假面的特征。
综上所述,舞蹈《兰陵王入阵曲》头戴凶恶面具、手持银色短棒、再现兰陵王战场杀敌的情形,因此具有角抵戏的舞像、道具舞、情节舞等多方面的特征,可见《兰陵王入阵曲》的形成除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与角抵戏的发展颇有渊源。

武舞起源于原始舞蹈。原始人们为了生存经常手持武器进行部落之间的争斗。袁禾老师曾在《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一书中提道:“据《山海经》记载,神农氏炎帝属下刑天,与帝(多说是黄帝)争神,失败被砍头,葬于常羊山,但刑天不屈服,没有头颅就以两乳为眼睛,以肚脐为口,手持斧头、盾牌,愤怒起舞,以示斗志不泯。晋陶渊明诗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④。甘肃黑山崖画中就可以看到威武勇猛的武士操练图,体现了武(争斗)、舞(舞蹈)融为一体的原始舞蹈特点。
在周代初期“制礼作乐”中整理《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五个舞蹈,再加上周代的《大武》形成《六大舞》,其中《大濩》和《大武》因商、汤以武功夺得天下,所以属于“武舞”。“武舞”手持武器而舞,来表现军队的士气和英猛。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民族大迁徙,文化之间不断碰撞,对于汉代角抵戏“大杂烩”的形式,魏晋南北朝时期更趋于以纯粹的舞蹈姿态来表现精神内容。“胡舞”在中原地区逐渐盛行。既延续了原始乐舞厚重,刚健,又发展出奔放,明快等特点。
舞蹈《兰陵王入阵曲》中兰陵王手持武器,收放有力,劍尖上扬,步伐稳健沉重,进退自如,头戴凶恶面具威慑敌人,甩头干脆、剑与身体配合融洽,展现出昔日兰陵王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战场杀敌的勇猛,雄健的英姿。这些特点具备了武舞手持干戚而舞、表现军队的英勇的特点。正是因为武舞的发展,人们才能根据当时的场景和具体情节,利用当下盛行的舞蹈文化和舞蹈肢体元素进而创作出具有武舞特征的《兰陵王入阵曲》。
二、《兰陵王入阵曲》的舞蹈特点
(一)舞姿

如今我们看到的保存于日本的《兰陵王入阵曲》,其步伐缓慢沉重,整个舞蹈中多勾脚,移步。例如开场缓缓地走上舞台,起半脚向左移步,并贴地面拖动右脚,步伐稳而有力。还有大步向右前迈步,大腿至膝盖部分拎到胯部,向前迈步,后脚并拢,虽有跳跃动作,但整个步伐重心向前向下移动,不仅没有跳跃的凌空,轻飘的感觉,反而更加凸显了步伐的厚重有力,再加上重复了三遍,使得这个步伐更具厚重感和力量感。后面的步伐包括向后移步,交叉迈步,勾脚行进步等,但都是以缓慢厚重为特点。在舞蹈后面一段,步伐节奏和速度加快,舞蹈基调相对于前面略显明快,但多以重心向下,并没有把步伐最开始的特点给淡化掉。
《兰陵

《兰陵王入阵曲》的艺术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琪官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2-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