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吉利沃尔沃收购案列.docx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悲观看吉利并购沃尔沃
吉利收购沃尔沃在我看来并不是一起很成功的收购事件,虽然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一件: .
悲观看吉利并购沃尔沃
吉利收购沃尔沃在我看来并不是一起很成功的收购事件,虽然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事。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只有并购方彻底考虑了它能够为所要购买的目标企业做出什么贡献,而不是目标企业能为并购方做出什么贡献时,收购才会成功。也就是说要控制并购风险,必须是双方的优势能互补。一般企业都希望通过并购弥补自己在战略上的某些劣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从中获益。但事实证明,并购方不仅要从目标企业中获得好处,而且也要考虑能给目标企业带去什么,即双方在经营战略上是否具有互补性,这是并购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并购往往会给目标企业带来震动,它将导致目标企业自身的丧失以及管理人员的变更,它还将影响目标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及所有者的利益。如果目标企业的可融性强,善于合作,将有利于并购过程的顺利完成和并购后的管理;反之,如果目标企业管理层与员工对并购持不合作态度,则并购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即使达成并购,也很难实现预期的并购效果。所以在选择目标企业时,也要事先考虑并购后的整合问题,特别应注意如何解决由于文化的冲突而导致的管理冲突、由于人事的变动而导致的企业员工与人才的流失等问题,否则,并购将会失败。
多数跨国并购并不是失败在股权收购环节上,而是失败在收购后的整合上。我们常说外企进入中国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同样的,中国企业在境外当然也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甚至由于某些原因,后者的本土化更是不易。
我们在不满足于甚至不耻于通过产品小步慢慢走出去,而热衷于通过境外并购大跨步跑出去的过程中,除了最初获得那一丝我们成为洋人老板的自豪感之外,似乎并没有给我国的企业还有产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虽然沃尔沃最重要的是品牌价值,国际专家估值为近百亿美元。然而,吉利收购的并不是沃尔沃的品牌,而是沃尔沃集团的一个汽车厂,严格的说,吉利用了18亿美元,收购了一个在近期是亏损企业,在中期可能成为垃圾的一个已经被淘汰的生产厂家。
近年来沃尔沃经营陷入困境,销量一路下滑,净资产只有15亿美元。福特曾经雄心勃勃,用了64亿美元试图拯救沃尔沃,结果兵败垂成。吉利此次收购,实际上是全球汽车制造业的整个趋势正在逆转之际,沃尔沃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不可能还有生机。
而且吉利的初衷是通过收购沃尔沃进行两家优势合并,实现共赢,然而瑞典人其实压根并不想被吉利收购,若非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中介,这项并购可能还很难成功,更重要的一点是,就如前面所说的,许多收购失败在收购后的整合上,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么久,其实并没像吉利原来的计划那样,推出两家共同制造,技

吉利沃尔沃收购案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iupai11
  • 文件大小10 KB
  • 时间2022-04-03
最近更新